上一期
2025年08月25日 星期一
第02版:协商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以优质家政服务为幸福生活“加码”

——商洛市商州区政协“打造家政劳务品牌 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调研小记

□ 记者 寇静

小家政,大民生。家政服务行业一头连着千万家庭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一头连着巨大的就业容量和广阔的创业空间。

为破解家政服务“小散弱”、就业质量不高等难题,8月11日至14日,商洛市商州区政协围绕“打造家政劳务品牌 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议题开展专题调研。委员们来到百顺山庄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美典娜月子会所、馨美恒家政公司、恒远培训学校等地,深入了解全区家政服务业发展现状,为打造具有商州特色的家政劳务品牌、拓宽群众就业路寻找答案。

在美典娜月子会所,调研组见到了从业5年的月嫂李大姐,她说:“如今客户对月嫂的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掌握母婴日常护理,还得具备产后康复指导和新生儿早教等技能。但我们平时能参加的培训比较有限,特别希望有机会接受更系统、更全面的课程培训。”

调研中,在金菊康养中心从事家政服务6年的张兰也表达了同样期待:“如果能有一个统一的‘商州家政’服务平台就好了,把我们阿姨的身份证、健康证、技能证书等信息都录入系统,这样客户查询起来方便又放心,我们接单也更有底气。”

走进馨美恒家政公司,委员们与公司负责人及一线家政服务人员进行了交流,详细了解企业在运营模式、人员培训、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咱们商州人做事踏实,家政人员肯出力、能吃苦,但目前品牌知名度不高,不少客户更倾向于选择外地品牌,导致本地阿姨难以接到高端订单。”公司负责人赵鹏说,“当前主要困难在于品牌影响力和业务拓展能力有限,希望政府在品牌宣传和稳定从业人员方面能够给予更多支持。”

一路调研,一路思考。调研组发现,商州家政行业还存在产业化程度不高、品牌意识薄弱、行业标准缺失、政策衔接不畅、职业认同偏低等问题。

“打造家政劳务品牌,标准化建设是关键。商州区家政服务行业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丁晓莉委员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和完善家政服务行业标准,明确服务内容、流程和质量要求,让消费者清晰了解服务预期,为家政服务企业提供操作指南,以优质家政服务为幸福生活“加码”。

张强委员建议,鼓励社会资本加大对家政服务业的投资力度,引入先进管理经验推动行业整合与优化。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推进巾帼家政品牌建设,支持举办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家政服务文化节等活动,鼓励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开展家政服务品牌展示推广活动,提升家政服务行业的社会认可度和品牌知名度。

“不仅要让从业者‘有活干’,更要‘有尊严’。”隋萍萍委员建议,应进一步推动“权益保障”全链条覆盖,规范工伤保险、意外伤害险种缴纳,建立家政服务纠纷调解机制和维权通道,落实家政服务技能培训补贴、体检支持、人才培养等多项行业扶持措施,让这份职业“体面又吃香”。

童涛委员建议,应搭建“数字赋能”服务平台,开发集品牌展示、技能评级、订单匹配、权益保障、信用评价于一体的家政服务数字平台,接入公安、卫健等部门数据,让消费者通过手机就能快速找到心仪的家政服务员。

郭杨委员建议,加强劳动保障、工商、民政、司法、妇联、工会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建立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推动和监管作用,制定市场行业规范及处罚方法,明确责任定期开展联合检查,确保行业健康发展。

“要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注册‘商州家服’区域公共品牌,筛选1-2家龙头企业重点培育,通过‘公共品牌+企业子品牌’模式抱团发展”“建议开设特色课程,把心理疏导服务、药膳制作等融入技能培训”……

听了大家的发言后,商州区政协副主席金一谦表示,随着家政服务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服务项目更加多元,行业发展将更趋向专业化、品牌化、个性化、智能化。区政协将持续关注家政服务业动态,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各项建议措施落地生根,助力“商州家政”劳务品牌做大做强,为促进高质量就业、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商州区副区长王菁表示,将全面梳理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从技能培训标准化、岗位供给精准化、品牌推广市场化三方面发力,让家政服务这一“朝阳产业”真正成为惠及百姓的“幸福产业”,让更多人在家政服务行业中实现自身价值、收获美好生活。

投稿邮箱:news@gjnews.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Copyright @ 2013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监督投诉电话:029-63903896,或发邮件gejielwd1970@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