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璐 通讯员 郭万宝
在长江下游“金三角”常州市,有这样一位年过七旬的银发老人。他从江南来到西北大秦岭腹地商洛,16年如一日,持续开展捐资助学、修路建桥,用爱心铺就了一条既平凡又不平凡的公益之路,用善举奏响了一曲跨越千里的温暖乐章。他就是常州市武进区星火爱心助学协会党支部书记、执行会长,陕西“三秦善星”,商洛市慈善协会荣誉会长——周明达。
公益助学:坚守十六年永不停歇
2009年11月,时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火爱心助学协会会长的周明达来到商洛,带领5名爱心人士到商州区麻池河小学,将4.8万元助学金送到80名贫困生手中,开启了他跨越千里的慈善之行。
“我和周会长相识近10年,他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经济和物质上的帮助,还激发了全体师生工作、学习的热情。”商州城关中心小学原校长张健时常告诉学生,一定要努力勤奋学习,以优异成绩回报社会,常怀感恩之心,牢记千里之外的恩情,在有能力的时候积极帮助别人。
“周爷爷的爱心让我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大家的帮助让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我们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殷切希望,牢固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未来我们也将会从受赠者变成捐赠者,让爱的星火在我们这一代得到延续。”丹凤县第三小学受助学生朱勤和说。
十六年时间,让周明达对商洛有了更深的情感,与商洛市慈善协会、学校老师和同学建立了深厚友谊。正是商洛人的憨厚淳朴,进一步坚定了他持续资助商洛困难孩子的信心。
2024年一次助学金发放活动中,周明达得知丹凤县武关镇中心小学经费紧张,缺少购置多媒体设备的资金。今年5月,他捐出2万元退休金,用于改造该校多媒体教室。
周明达十六年如一日,始终秉持“扶贫济困、爱心助学”宗旨,心系商洛贫困学子,慷慨解囊,无私奉献,发动家庭成员累计捐资32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850余名。
广交朋友:汇集助学爱心善源
周明达的助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他从未退缩。星火爱心助学协会从建会时的几十名会员,发展到现在上千名会员,从资助几十名贫困生到近年来每年资助贫困生超1000名。爱心团队从原来的唐亚雪团队、姚锡霞团队、美硕团队到2018年成立了金东方分会。
在周明达的带动下,全家老小齐上阵,积极参与公益事业。2012年起,儿子周锷为常州市《中吴》杂志每年捐资10万元,支持公益文化;2020年,周锷捐资100万元,在武进区礼河实验学校设立“美硕百万教育光彩基金”,用于光彩事业。远在美国的女儿和孙子也相继资助了数名贫困学生。
“会员中有企业家、机关公务员、美国华侨,也有工人、保安、儿童,年龄最大94岁,最小才6岁。他们只是想为社会做一些事,想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大爱,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靠知识改变命运。”周明达的这番话,是“星火人”共同的心声。
2016年,一次偶然机会,周明达了解到商洛市巾帼志愿者协会计划组织留守特殊儿童开展课外活动,但缺少资金。他当即与该协会签订捐赠协议,成立“小丹鹤儿童之家”,每年组织会员捐赠不少于4万元用于运作经费,目前累计捐赠36.28万元。
为了把“慈善助学”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好事办实,周明达有一个特别的入会要求:每人每年必须至少资助1个孩子。
2023年,周明达从市慈善协会了解到,商州区商丹高新高级中学高二学生杨思聪的父亲意外去世,仅靠年迈的奶奶照顾,家庭非常困难,于是他动员协会10名爱心人士每人捐资1000元,2年来共向杨思聪资助2万元。
2025年7月,周明达得知杨思聪以577分的成绩考上中国民航大学,又动员协会10名爱心人士资助1万元,寄来行李箱等学习和生活用品,并承诺将资助其到大学毕业。同时,另有11名爱心会员向今年考上大学的王志英、闵鑫煜发放资助金1.5万元。
据悉,周明达和他的爱心团队16年累计资助贫困生16287名,各类资助金和公益捐赠累计1580万元。
创新思路:助学形式丰富多样
16年来,周明达带领星火爱心助学协会不断拓展助学形式,从1.0助资项目,到2.0助志项目,再到3.0助智项目,星火爱心助学的内涵不断丰富。2018年11月,协会开始对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发放奖学金,启动2.0助志项目。得知很多孩子没有一个完好的书包后,协会为多所学校捐赠爱心书包,成立“明达奖学基金”。
周明达深知,要想帮助孩子们上好学、安心学,助资只是基础,助志是延伸,助智才是真正目的。于是,协会于2019年成立星火书院,启动3.0助智项目,通过书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组织志愿者走进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系列“文化扶贫”活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周明达还提出,要以重家风建设、重人格修养、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为出发点,将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弘扬儒家教育精神结合起来,利用大课堂、小组辅导、个人辅导等多种形式服务青少年群体。他带领星火爱心助学协会长期开展“好家风、好家教、好家训”的文明宣讲志愿服务活动和“父母成长课堂”等公益活动。
拓展领域:修建慈善爱心便民桥
2022年,周明达在丹凤县开展捐资助学,了解到武关镇彭家沟村距离县城43公里,河对岸住着6户村民,都是70岁以上、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村里96亩耕地也在这里,村民种地、学生上学都要蹚水过河,便产生了为村民修建便民桥的念头。当年他和儿子捐资10万元在丹凤县武关镇彭家沟修建了2座便民桥。
2023年,周明达带着星火爱心助学协会会员沈惠兰、刘芳募集善款15万元,在丹凤县武关镇武关村彭家沟、铁峪铺镇中心村银杏树沟、龙驹寨街道办资峪沟修建便民桥3座。
2024年,周明达的儿子周锷与孙子周哲先在丹凤县捐资修建便民桥2座,周明达与妻子戴荷珠在商南捐资修建便民桥1座,沈惠兰儿子恽鹏涛和儿媳石函闻也在商南捐资修建便民桥1座,解决了当地300多人的出行难问题。2025年又在商州区、丹凤县、商南县各建造3座便民桥,其中周明达儿子和女儿各捐资10万元,每人独资建造1座便民桥。
“新建的便民桥宽阔又平整,我们去地里干活不用蹚水过河,孩子们上学也不用绕走山路了,真是件大好事。”当地群众说。
千里约定:星火爱心代代相传
2024年,商洛市慈善协会会长李选良一行专程到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看望周明达。
座谈会上,李选良一行对周明达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商洛慈善工作表示感谢。其间,李选良代表商洛市慈善协会与武进区星火爱心助学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纸约定,承载着武进区星火爱心助学协会对商洛慈善的真挚承诺,让长江的浪花与丹江流水从此携手同行。
周明达每年都带领团队和爱心人士到商洛实地考察,了解所资助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激发团队成员奉献爱心的责任感、主动性。2024年10月27日至11月2日,他带领副会长唐亚雪、鲍建锋等人到商洛,为商州区、丹凤县、商南县1099名品学兼优的困难家庭学生发放星火助学奖学金65.94万元。
“我只是一个还有能力为社会做点小事的老头。”这是周明达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24年奖学金发放现场,周明达对学生们说:“我今年78岁,争取再干10年,如果身体还可以,我要把助学和修桥坚持做到底。不仅自己要做好,还要鼓励儿子、孙子、协会会员和爱心人士把这件好事做实、实事做好。”
“周明达团队不仅在商洛开展助学,还在其他多个地区捐资助学,他们的爱心义举在陕西、江苏、新疆等地广为传颂。”李选良高度赞赏周明达及他的团队千里献爱心的壮举,“希望孩子们记住这跨越千里的真情,在自己成才成功之时,铭记受助之事,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十六年坚守、十六年奉献、十六年付出,十六年光阴如白驹过隙,周明达用坚守让善心生根,用奉献让温暖蔓延。在公益的道路上,周明达和星火爱心助学协会从未停歇,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星火”正在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