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寇静
“学生沉迷电子产品,户外活动时间少,身体素质下降明显,加强学校体育改革刻不容缓”“体育师资力量不足,专业的体育教师数量不够,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学校体育设施陈旧、缺乏,体育课程和活动开展受限”……
7月24日,商洛市政协召开“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促进学生体质强健”专题协商座谈会,与会委员围绕主题深入剖析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现状,就如何让学生拥有更健康的体魄、更阳光的青春建言献策。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全面了解商洛市学校体育改革现状,推动学生体质强健计划有效实施,今年5月,商洛市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深入商南县、丹凤县等地11所学校开展实地调研,详细了解全市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与教学、课外体育锻炼、体育师资队伍、体育设施配备、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等情况。
近年来,商洛市创新出台《商洛市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十条措施》,不断加强体育教育,完善体育设施,丰富体育活动内容,全市学校体育改革工作成效明显。2024年,全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相比2023年下降0.81个百分点,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较2022年上升近10个百分点。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调研组认真梳理了全市中小学体育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场地设施、体教融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经过深入剖析,发现“不愿动”“不让动”“不敢动”是导致问题产生的三大根源。
病根明确,施策不难。调研组在深入调研掌握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后,结合所系所想开出“良方”。
“要提高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筑牢‘健康第一’理念根基。”市政协副主席赵绪春认为,各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形成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强大合力。
面对体育课程单一、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窘境”,陈发春委员建议,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开展排球、足球、武术等项目进校园活动,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市教育局呼吁,要建立健全学校、家长、社会三方联动机制,限制学生使用手机,让他们有更多时间走向室外、走到操场,参与锻炼,强健骨骼,快乐成长、健康成长。
“现在许多家长因为害怕孩子受伤,不敢让他们参加体育运动。这恰恰折射出优秀教练人才缺乏的短板。”胡燕委员建议,单独设置体育教师专业岗位,探索政府购买服务、优秀退役运动员转岗等方式补充专业力量,充实高水平体育教师队伍。
调动学生和家长锻炼的积极性也很重要,武高鹏委员建议,设计多元家庭体育作业,开发亲子运动资源包,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体育锻炼,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学校愿意、学生主动”的模式举办家庭赛事,让孩子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得到锻炼。
丹凤县政协副主席贺燕建议,借助体育赛事契机,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鼓励学生自主锻炼,建立健全联赛体系,推进“名校办名队”“一校一品”工作,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和竞技能力。
实施分层教学,将营养知识、科学健身方法、心理健康调适、运动损伤预防与急救等内容有机融入体育教学,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设立专项经费,重点保障学校体育设施建设与器材配备,免费或优惠开放公共体育场馆,确保学生“有处可练”;
……
会上,委员们依次发言,围绕加大体教融合保障力度、推动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共建共享等提出建议。市教育局、市体育局等部门有关负责人现场回应委员关切。
市教育局副局长郭建军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投入力度,改善体育教学条件,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开齐开足体育课程,丰富体育活动内容,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委员们提出的建议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积极吸纳,将其转化为深化体教融合的有力举措。”副市长夏启宗表示,市政府将全力落实《商洛市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十条措施》,认真研究吸纳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让商洛市的青少年学生在阳光下“野蛮生长”,拥有健康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