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2025年07月25日 星期五
第03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赵晨:“不要忘记做一个温暖的人”

赵晨从包里掏出速效救心丸、口罩、棒棒糖等物品。


□ 记者 张璐 文/图

“这批‘拍拍卡’月底前一定要全部寄出。”7月2日,在西安市新城区一处写字楼里,“与子协老志愿者计划”发起人赵晨正与志愿者紧锣密鼓地筹备第六批“拍拍卡”发放工作。

这张印着“叔叔/阿姨,需要帮助拍拍我”字样的红色卡片,是专为老年人量身设计的求助标识。持卡志愿者将卡片悬挂在包袋或其他显眼位置,既方便老人快速识别,也让他们寻求帮助时更方便、更自在。

今年5月,第五批“拍拍卡”发放2800余份;7月,预计发放第六批“拍拍卡”4000余份。目前,还有上万人排队等待申请……这张手掌大的卡片,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

一次善举催生助老计划

2014年4月30日,赵晨的女儿出生,他的母亲从咸阳市乾县赶来医院探望,却因坐反公交车而迷路。在全家人担心焦急时,一位热心的女大学生将赵晨母亲从咸阳一路送至医院病房门口。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份善意传递下去,温暖更多人?”从那之后,赵晨开始留意在外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尤其是从农村过来的老人,很多人一辈子没坐过地铁,不会出闸机、找不到方向都是常有的事。”赵晨说。

2024年9月,西安南稍门地铁站,赵晨在闸机口遇见一位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爷爷。他不仅一路护送老人乘车,还陪同用餐,最终将老人安全送回家中。

这一路,赵晨收获了诸多感动:爷爷常去的一家快餐店,老板多年来只收10元钱让爷爷随便吃,走时还给装上2个馒头;出租车大哥得知赵晨是送陌生爷爷回家,坚持不收车费……事后,赵晨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与爷爷的故事,视频播放量突破1100万。

网友的支持、留言让赵晨开始思考:如何汇聚力量帮助更多人?在一次家庭会议上,母亲建议备上速效救心丸,爱人提议装上卫生巾,女儿说要准备棒棒糖。此后,赵晨的包里常备着速效救心丸、创可贴、充电宝、卫生巾、棒棒糖等爱心物品。

起初,赵晨在书包上贴了一张A4纸,上面写着“内心火热,需要帮助拍拍我”以及能够提供的助老服务。后来,他发现这样的形式不够醒目,信息展示也不够直观。在网友的建议下,他制作出了更加亮眼的“拍拍卡”,让助老方式更加高效便捷。

一张卡片点燃助老热潮

2024年11月,赵晨着手筹备制作“拍拍卡”,并在网上发起志愿者征集活动。令他惊讶的是,竟然有862名网友报名参与,“在网上喊口号容易,生活中让口号落地很难,坚持下去更是难上加难。”

为确保“拍拍卡”助老行动的持续性和有效性,赵晨在网上发起“在外互助父母协议”和“与子协老志愿者计划”,来自各行各业的网友成为首批志愿者,共同开展敬老助老活动。

“我性格内向,不擅长与人交流,现在有了‘拍拍卡’,就有了底气和方向。”宝鸡志愿者陈兵涛因工作常常出差,每当看到老人出行遇到困难时,就会凭借“拍拍卡”主动上前提供帮助。

山西爱心企业负责人贾晋看到赵晨的善行义举后,主动加入“与子协老志愿者计划”,首次参与便赠送10余袋大米,用于帮扶生活困难老人,还主动承担起后续慰问任务。

随着“拍拍卡”助老行动的持续发酵,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其中,万余名志愿者和预备志愿者遍布全国各地。赵晨按地区组建了60个微信群,大家每天都会在群内分享帮扶动态和助老暖心故事。

如今,“拍拍卡”已从单一卡片发展为包含“心声卡”、“爱心协老”车厢贴、“助老驿站”海报等在内的助老物料套装,最远发放至香港、澳门地区。目前,已有7600余人收到助老物料并成为志愿者。

陪老人吃饭聊天、开车送拿竹竿挑东西的爷爷去收购站、驱车93公里为秦岭脚下的爷爷奶奶送去生活物资……“志愿者会观察老人的需求,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所有行动都在老人的接受范围内进行。”赵晨在与老人的相处中发现,助老不仅仅是简单的搭把手、指个路,陪伴和关心才是老人们更需要的。

从地铁站的帮扶到大山深处的陪伴,从最初的A4纸到如今的“拍拍卡”、“爱心协老”车厢贴,赵晨怀揣着一份朴素的愿望:“希望自己的父母在外需要帮助时,也能有人施以援手。”

“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做一个温暖的人。”看着待寄出的红色卡片,赵晨坚定地说,“每一张‘拍拍卡’的传递都是一次爱心接力,这份善意会像涟漪一样层层扩散,温暖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投稿邮箱:news@gjnews.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Copyright @ 2013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监督投诉电话:029-63903896,或发邮件gejielwd1970@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