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闫智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是国家高素质技能人才成长的摇篮……”7月15日,记者在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见到马晶时,她正忙着制定“第二期双高建设计划”规划方案。
从怀揣航空梦入职的新人教师,到成为全国航空职业教育教学名师,马晶的十年职教路始终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三尺讲台与生产一线间铺路搭桥,在课程改革与乡村振兴间开拓创新,在职业教育的沃土上培育出朵朵技能之花。
从辅导员到教学名师:十年磨一剑的职教情怀
2015年4月,刚走出校门的马晶怀揣着对航空事业的热忱,进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入职之初,她兼任辅导员一职。“每天清晨六点半带操、检查宿舍,晚上还要处理班级事务,周末组织各种学生活动,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却让我摸清了职业教育的‘入口’与‘出口’。”
马晶回忆,2018年,她所带的2015届295名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三年辅导员工作期间,有学生参与到国家大飞机C919制造项目,也有学生入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从事核物理研究等工作。这让她更加坚定了“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信念。
日常工作中,马晶始终以“双师型”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她从学校走进企业,全程跟岗学习飞机零部件设计、机械加工、热表处理、精密成形等关键工艺,将真实的企业工单转化为课堂上鲜活的教学案例。
如今,马晶已成长为全国航空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核心成员、“陕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她深耕教研,主持并参与省级以上课题14项,在专业领域发表论文30余篇,获授权专利5项,完成技术转让1项,产生经济效益逾千万元。
从课堂到车间: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
“材料的神奇之处在于其巧妙应用,你知道钛合金为什么能应用在飞机发动机叶片吗?……”在马晶的智慧课堂上,这样的问题总能引发学生热烈讨论。她创新构建的“三段六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课前线上预习、课中任务驱动、课后实战拓展紧密结合,融入企业真实生产案例,让学生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中掌握知识要点。
“职业教育不能关起门来搞,必须跟着产业链转、围着创新链建。”这是马晶课程建设中的核心理念,由她主持完成的《工程材料与热处理》课程从省级精品课升级为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在课程建设初期,马晶发现传统教学中存在“理论多、实践少,传统材料多、先进材料少”的问题。于是,她带领团队深度对接企业真实生产过程,将航空产业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融入教学,开发面向在校生、企业员工等不同群体学习需求的微课视频136个,其中,授课视频102个、企业真实零部件生产视频18个、专家访谈视频4个、学生实操演示视频12个;原创开发了破解材料固态相变原理的38个3D动画、56个教学动画、342个微课资源、37个企业真实案例,建成了包含“资料库、题库、问题库、思政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矩阵。
如今,课程不仅服务校内学生,还面向全国107所高校开放,选课量突破2万人次,成为工信部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项目在线课件,更通过双语资源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独行虽快,众行方远,共赢创造美好未来。”马晶将自己在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整理成学校课程建设的模板,分享给学校课程建设团队。这几年,她负责的学校课程建设等工作成效显著,2023年学校申报了7门国家级精品课,有6门成功入选。
从校园到乡村:让技能之光照亮振兴之路
咸阳市武功县是周人始祖后稷教民稼穑之地、苏武故里,土布纺织是当地农村延续多年的传统技艺。
“当时有个学生家在武功县,我在与她的学业交流中了解到,武功县家家户户都在织布,但土织布销售一直是个大难题。”马晶说。
为深入了解武功县土织布销路难问题,马晶结合国家“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带着学生走进武功县部分乡村,实地了解土织布生产销售情况。
在调研基础上,马晶利用专业知识帮助村民在织布过程中加入环保固色剂,有效提升了土织布质量。在她的助力下,由当地政府牵头成立了合作社,形成“村民+合作社+企业+政府”的联动模式:村民统一供货、企业负责销售,为土织布销售蹚出一条新路子。
这只是马晶带领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自2015年起,她连续8年利用寒暑假带领60余名学生深入武功、凤翔、蒲城等地,用专业技能赋能非遗传承。
2017年,马晶和学生团队接触到国家级非遗项目——凤翔泥塑。当时凤翔泥塑虽声名远扬,但在生产和销售环节存在诸多问题。马晶得知情况后,立刻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泥塑的制作流程和市场现状。
“传统工艺中,泥塑的色彩容易因潮湿或接触水分而脱落。我们利用专业所长,研发了一种真空烧结工艺和黏结剂,有效提升了泥塑硬度和耐磨性,使其色彩保持持久性和光泽度。”马晶说。
“让学生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职业教育的价值延伸。”2020年,马晶指导的学生作品《匠心筑梦 非遗传承》荣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国赛金奖,这也是2020年陕西高职院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2019年,马晶参加首届“黄炎培杯”中华职业教育非遗创新大赛获国赛二等奖,并连续两年获评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十年职教路,风雨兼程,无怨无悔。我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与责任,成绩和荣誉属于过去。今后,我更要自觉服务师生、服务大局、服务学校发展。”马晶说,职业教育的魅力在于能将专业知识与实践需求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成长,让职业技能真正成为赋能国家发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