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赵婧
“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无私的关爱,去帮助迷失方向的孩子们。”7月初,在荣获陕西省“2024年度法治人物”荣誉称号后,西安市碑林区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委员、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会长周苏鹏说。
做迷途少年的“引路人”
“是周老师让我更加了解自己,看清了未来的可能性,我才敢去想中考的事。”小浩说。
由于父母离异,年少的小浩变得孤僻冲动。在一次因为打架斗殴被移送到未成年人检察部门后,得到了周苏鹏所负责的未成年人检察司法社工团队的帮助。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小浩逐渐打开心扉、重拾信心,并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级重点高中。
在未成年人司法领域,如何有效教育涉罪未成年人,是司法实践中的重点与难点。为此,自2019年起,省检察院与团省委签订了《陕西省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框架协议》,旨在选拔、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未检司法社工,帮助涉罪未成年人走出心理困境,重新融入社会。作为团省委主管社会团体负责人,周苏鹏与省儿童心理学会团队深入参与到未检司法社工队伍的初期建设工作中。
“司法社工须具备相关政策法规知识、社会工作技巧及未成年人心理干预能力等多方面专业素养。”周苏鹏和团队通过系统培训和实践,培养了数百名具备专业能力的未检司法社工,累计参与涉未成年人案件上千起,帮助大量涉罪未成年人走出心理困境,引导他们正视错误、重塑自我,为我省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工作注入了新活力。
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青少年遭遇的心理障碍,以及与之相关的成长、认知、行为问题,是导致其步入犯罪歧途的关键因素。”为从源头上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多年来,周苏鹏带领心理专家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坚持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干预和辅导。
周苏鹏和团队深入学校、社区,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讲座、一对一心理咨询等形式,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同时,与全省368所学校联合推动“心理副校长”制度,主动识别并干预学生心理问题以及校园欺凌、家庭暴力等风险,覆盖全省约30万人。此外,深度参与部分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测评项目,推动建立心理预警与追踪机制,实现早发现、早干预。
“预防是一项持续性工作。对未违法犯罪的,是一次预防;对已违法犯罪的,是二次预防,目标是防止再犯。”为预防未成年人再次犯罪,周苏鹏和未检司法社工团队坚持“一管到底”,对高风险未成年人进行长期跟踪随访,结合国内外心理科学与司法实践,研发出适用于本地未成年人的评估模型,围绕再犯风险进行科学心理干预,为青少年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周苏鹏和未检司法社工团队积极拓展心理干预范围,重视受害未成年人和犯罪未成年人亲友的心理问题,帮助更多人走出心理阴影,重建和谐的家庭关系。这一创新举措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也为未成年人司法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用行动践行为民履职
“这些孩子的坚强与乐观让人欣慰。能为他们做点实事,哪怕只是聊聊天、送些物资,都觉得特别有意义。”2024年寒冬,作为西安市碑林区向阳花委员工作室召集人,周苏鹏带领委员工作室的委员们到陕西回归儿童救助中心,为孩子们送去关怀与温暖。
一年来,周苏鹏和工作室成员们将心理健康服务与政协履职深度融合,发挥联系广泛、专业多元优势,开展调研走访15次,形成调研报告、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6件,开展座谈研讨及科普讲座10余场,全年服务群众200余人次,让政协履职触角延伸至心灵服务“最后一公里”。
“每个孩子的心灵都该被温柔呵护,让他们在成长路上不孤单、不迷茫,是我深耕这一领域的全部意义。”多年来,周苏鹏坚持将履行委员职责与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法治保护工作紧密结合。凭借其扎实的心理学专业功底,多次主持并参与了我省未成年人司法领域的课题研究与调研项目,从心理学角度深入分析司法实践,并为相关部门提出了诸多具有价值的宝贵建议。“政协委员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要用行动践行为民履职的承诺,能以己之力为孩子们的心灵筑起一道温暖防线,再辛苦也甘之如饴。”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