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璐 文/图
在我省中部偏西的淳化县,98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18.9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18%,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占比5.8%。老龄化加剧、留守儿童关爱不足等现实问题,曾是这片土地上民生改善的瓶颈。如今,一个个“慈善幸福家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用温暖与实效勾勒出“老有所养、幼有善育”的民生新图景。
2020年,淳化县慈善协会将创建慈善幸福家园作为助力乡村振兴、改善民生的重点抓手,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慈善幸福家园工程”被纳入全县民生工作重点。淳化县迅速成立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挂帅,民政、财政、慈善等多部门参与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与资金保障,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形成“专班推进、全域统筹”的工作格局。
“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群众筹一点、村集体出一点”的多元投入机制,为慈善幸福家园创建注入强劲动力。通过整合村(社)闲置房屋、互助幸福院等资源,叠加社会捐赠力量,累计投入2300万元用于设施建设与运营。按照“五个一”的建设标准,目前,全县已建成85个慈善幸福家园,覆盖64%的村(社),组建志愿者服务队85支,发展志愿者1980名,线上线下募集村(社)互助金253.9万余元,累计服务老人、儿童6890人次。
幸福家园显温情
精准服务暖人心
在十里塬镇福源慈善幸福家园,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让48位入住老人安享晚年。这个占地4666平方米的慈善幸福家园,不仅提供营养均衡的一日三餐,更有康复锻炼、文化娱乐等贴心服务。
73岁的罗志芳老人满意地说:“食堂饭菜合口味,餐后还有水果,我们住在这里儿女都放心。”
为更好地服务周边群众,慈善幸福家园还购置了送餐车,为周边5公里内20多位留守老人送餐。省慈善协会会长吴前进考察后,对其医养结合模式赞不绝口,称其“为更多老年人带来健康和幸福”。
方里镇宁塬村的变化同样感人。过去,留守老人“独居愁三餐”;如今,25位老人在慈善幸福家园每日花费11元就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73岁的鲍云中老人感慨道:“现在吃饭,再不用挖锅底了。”宁塬村村集体每年投入近2万元,县慈善协会送来的米面油等物资,让老人们的餐桌不仅有了保障,更添了滋味。
每天清晨,老人们三三两两结伴来到慈善幸福家园,先在院子里晒晒太阳、聊聊天,到了饭点就围坐在适老化餐桌旁,边吃边拉家常。午餐是热腾腾的馒头、炒菜搭配营养汤羹,晚餐则有软糯的米粥和小菜,每周菜单还会根据季节作调整,保证饭菜新鲜可口、营养健康。志愿者们不仅端菜送饭,还会细心询问老人的口味偏好,为牙口不好的老人专门准备软烂的食物,逢年过节还会组织开展文艺活动,让独居老人不再孤单。除了餐桌之外,家园里的图书角、棋牌桌也成了老人们消遣时光的好去处。
“以前一个人在家,吃饭对付一口就行,现在每天都能和老伙计们一起吃热乎饭、说心里话,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鲍云中的话道出了许多老人的心声。
长效机制固根基
多元服务保运转
为确保慈善幸福家园长效运行,淳化县每个慈善幸福家园都设立了慈善工作站,由村(社)干部兼任站长,负责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并制定了工作制度和服务流程,为每位老人提供精准服务。通过募集慈善互助金并严格管理,85个慈善幸福家园线上募集185万余元,泰州慈善总会资助10万元,为慈善幸福家园运营提供了资金保障。
为倡导公民践行慈善公约,慈善幸福家园还制定了符合各村(社)实际情况的慈善公约,增强公民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营造和谐美好的社区氛围,形成互帮互助、文明友善、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尚。此外,家园还大力发展慈善志愿者队伍,组织志愿者定期为老人提供义诊、义剪、义演等服务,丰富老年人生活。
走进城关街道办枣坪社区慈善幸福家园,占地330平方米的室内空间明亮宽敞,棋牌室、书画室、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爱心餐厅等设施一应俱全,室外1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体育器材完备。
枣坪社区服务3865户11095人,有1423名70岁以上老年人和22名留守儿童。2024年4月,慈善幸福家园开园后,爱心餐厅日均接待老人30位,三餐仅收11元,让老人告别了“做饭难”的困扰。
“爱心餐厅的饭菜美味可口、营养均衡,志愿者服务热情,让我们吃得既舒心又安心。”入住的老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为餐厅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点赞。
由“专职社工+党员志愿者+乡贤能人”组成的98人志愿服务队伍,已开展服务超1万小时,助餐标准化、健康管理常态化、精神关爱个性化、文娱活动多样化的“四化”服务模式,让温暖触手可及。
枣坪社区慈善幸福家园志愿者聚焦老年人需求,为老年人精准提供“四化”服务。社区儿童之家监护着22名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慈善幸福家园的社工为社区的学龄儿童开设“周末兴趣营”,惠及学龄儿童82名。
石桥镇寺村儿童之家的志愿者发起护苗行动“三护航”(课后辅导护航学业、兴趣课堂护航成长、心理疏导护航健康)志愿服务活动;铁王镇铁王村设立“慈善积分超市”,鼓励低龄老人参与志愿服务兑换生活用品……这些扎根基层的多元服务模式,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民生改善的暖流,在淳化大地上绽放出绚丽的慈善之花。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7家爱心餐厅为820名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530名志愿者在村(社)积极开展“一老一小”帮扶活动。据统计,全县老年人满意度高达98%,儿童课后辅导覆盖率达90%,意外伤害率降低60%;成功盘活集体资产23处,带动56人就业;评选出“慈善家庭”36户,纠纷调解成功率提升40%;发放助医助学资金320万元,惠及1.89万名特困群众……
如今,淳化县已成为全国幸福家园联动县,县委、县政府、十里塬镇获中华慈善总会表彰,全县多个村(社)被命名为慈善幸福家园示范村(社),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展望未来,淳化县慈善协会将持续加大慈善幸福家园创建工作力度,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继续拓展‘医养结合’服务,进一步构建‘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民生新格局,逐步实现村(社)慈善幸福家园全覆盖,让‘小家园’持续托起‘大民生’,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淳化县慈善协会会长王朝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