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2025年07月09日 星期三
第03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贺莎莲:为留守困境儿童托起生命的希望

□ 记者 李彦伶

在榆林市榆阳区,一堂没有围墙的“家风课”已持续讲授十年。曾担任治沙女民兵、小学校长的贺莎莲带领56名“超能妈妈团”成员结对帮扶,为650余名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托起生命的希望。

从“治沙女民兵”到“爱心妈妈”

“我们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做‘小禾苗’成长的引路人、权益的守护人、未来的筑梦人。”在榆阳区金沙路街道公园社区“爱心妈妈·禾苗课堂”,今年71岁的贺莎莲声音清亮。

贺莎莲,曾为“长城姑娘治沙连”第一代女民兵,后从事教育工作,2005年从榆林市星元小学校长岗位退休后,创办“爱心妈妈·禾苗课堂”。

“教书育人是我的本职工作,‘爱心妈妈’是我的第二身份。我一直在思考和追寻,怎样把两者结合起来,在志愿服务中为需要帮助的孩子多做些实事、好事?”贺莎莲表示。

2014年,贺莎莲和航宇路街道幸福路社区的干部们一起走访群众,了解到辖区有10多名孤儿、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周末和假期无人管护,家境困难更没条件上辅导班,不少孩子内心自卑、缺少关爱。

这一情况令贺莎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主动请缨,利用社区阵地,在双休日和寒暑假为这些孩子进行义务辅导。在榆林市、榆阳区两级妇联组织的关心支持下,2015年6月,第一个“幸福禾苗班”诞生,8户困难家庭的12名孩子走进了属于他们的校外学习成长乐园。

在贺莎莲动员下,星元小学退休教师、星元图书楼在职干部、榆林学院在校大学生等社会爱心人士相继加入爱心团队。

“禾苗课堂”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在“禾苗课堂”的记录里,56名“爱心妈妈”以多对多、一对一等帮扶形式,见证了一个特殊团队的十年坚守。十年如一日,从当初的“幸福禾苗课堂”,到如今的“爱心妈妈·禾苗课堂”,变的是岁月蹉跎,不变的是爱心永恒。

截至目前,“禾苗课堂”爱心团队已在6个社区及周边片区建立阵地,累计为650多名留守、困境儿童提供了超过2400小时的暖心服务。

“我们不仅需要给孩子们在物质方面提供帮助,更要在精神方面送去陪伴与慰藉,让阳光照亮每个角落。”贺莎莲说。

10年来,贺莎莲帮助多个单亲家庭、残疾人家庭解决了孩子入托上学的实际困难,还自掏腰包帮助20多名家庭困难学子完成学业,并为8名贫困高中生找到爱心资助人,合力圆了大学梦。

小悦(化名)的成功蜕变,正是这种帮扶模式的生动样本。

小悦因父亲车祸离世变得胆小、自卑,一位曾担任过国家级运动员教练的“爱心妈妈”发现了她的运动天赋。经过专业测评和训练,小悦在2023年全省柔道锦标赛上崭露头角,2025年夺得全省冠军。小悦的命运从此得以改变。

现如今,“爱心妈妈·禾苗课堂”确立了“童心向党、立志成才、强国有我、热爱劳动、兴趣培养、文明实践、家长赋能”七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助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循环

“禾苗课堂”的动人实践是一批成人的“小禾苗”的主动回归。

“禾苗课堂”的一个孩子,因为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就托“爱心妈妈”来照顾。她刚到“禾苗课堂”时,是个胆小懦弱的小女孩,不敢开口表达,缺乏自信。经过“爱心妈妈”不断地鼓励和表扬,她渐渐变得乐观自信,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贺莎莲介绍,孩子们的每一次努力、每一点进步,都能得到帮助和鼓励,不少原本自卑、孤僻甚至消极的孩子,走出“苗班课堂”回到学校后,都会变得乐观、自信、开朗,步入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轨道。

“我在贺老师和志愿者的帮助下考上大学,现在是一名教师。自大学起,每年寒暑假我都会回到这里开展帮扶。”如今已成为人民教师的刘七七,一直坚持来“禾苗课堂”志愿服务,完成了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蜕变。

“‘爱心妈妈’既在‘禾苗课堂’奉献爱心,也在相互交流中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我们将坚守初心和使命,努力奉献光和热,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希望。”贺莎莲深有感触地说。

投稿邮箱:news@gjnews.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Copyright @ 2013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监督投诉电话:029-63903896,或发邮件gejielwd1970@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