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荣)6月25日是第十三个“全国低碳日”,今年的主题为“碳路先锋 绿动未来”。当日上午,由省生态环境厅、西安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举办的2025年“全国低碳日”陕西主场活动暨西安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主题宣传活动在西安幸福林带幸福剧场举行。
活动现场启动上线了陕西省“碳惠三秦”碳普惠平台,发布了《陕西省碳普惠方法学(地铁)》《陕西省碳普惠方法学(公共汽车)》2项方法学,以“互联网+大数据+碳金融”为核心支撑,形成“政府+企业+个人”多方参与局面,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碳普惠体系。活动现场还发布了西安市减污降碳卡通形象“绿小安”。
近年来,我省聚焦“双碳”目标要求,着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2024年,全省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5500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的47.2%,国家级绿色工厂198家、绿色工业园区10个、绿色供应链9家。全国碳市场第三个履约周期我省履约率100%,配额成交量3534万吨,实现交易25.3亿元。
据了解,商洛市、铜川市、西咸新区入选国家深化适应型城市试点,西安市入选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留坝县《践行低碳理念,共筑绿色家园》、沣西新城《逐“绿”前行“碳”索未来 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被生态环境部评为2025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