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殷博华
6月9日一大早,家住西安市灞桥区的郑国廷夫妇就提着篮子来到小区旁边的农贸市场采购食材。当天,他们准备给女儿朦朦做她最爱吃的红烧肉。
朦朦今年23岁,是一名先天性脑瘫患者。平日里,郑国廷夫妻靠打工挣取微薄收入,既要给大女儿朦朦买药,还要承担二女儿胧胧的上学费用,这道在常人眼中的家常菜,在他们眼里却显得有些奢侈。
“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开心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郑国廷说,两个女儿就是自己的全部,特别是朦朦,她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自己的心。
郑国廷曾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女儿朦朦6个月大时,被确诊为先天性脑瘫,他的生活也从此发生改变。多年来,为了给女儿治病,他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跑遍了西安大大小小数百家医院,还多次辗转河南、山东等10多个省份看病寻医。
“当听到朦朦患病的消息时,我难以置信,感觉天都塌了。”郑国廷说,面对后续巨大的医疗支出,身边有人劝他放弃治疗,但作为孩子的父亲,他只想给孩子治好病。
打针、用药、康复理疗……短短几年时间,郑国廷便把跑出租车攒下来的钱花光了,还借了不少外债。即便如此,他也从未想过放弃。
为了维持朦朦的治疗,郑国廷带着家人从之前租住的两室一厅搬进一间不到6平方米的民房,他也更加拼命工作,每天坚持工作近15个小时。
“夏天气温将近40℃,别的司机买汽水、冷饮解暑,他只喝凉白开,人家吃盒饭、面条,他只吃馒头咸菜。”妻子刘玲霞说,尽管生活拮据,但他每天跑车都会给女儿带些好吃的,别的孩子爱吃什么,他就给女儿买什么。
有时候回来晚了,郑国廷就静静地坐在床前看着朦朦。在他心中,只要朦朦病情有所好转,再苦再累都值得。
多年来,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导致郑国廷浑身是病。2013年,他在一次跑车途中突感不适,送医后被确诊为突发脑出血。
郑国廷得知情况后,一个人看着诊断书默默流下眼泪。他不敢想,如果自己倒下了,朦朦的后期治疗费用从何而来?
“老郑治疗期间,坚持只服用平价的国产药,还让我瞒着他生病的事,就怕女儿得知后情绪激动影响身体。”刘玲霞说,为了早日出院,郑国廷每天坚持康复锻炼,别人在病房走一圈,他就走两圈、三圈,只为早一天出院为朦朦挣钱治病。
亲朋好友得知情况后,都劝郑国廷保重身体,不要太操劳。但他却说,一声父亲,就是一辈子的责任,为了孩子他无怨无悔。
“我绝不会放弃朦朦,只要有一丝希望,我就会拼尽全力。”郑国廷说,朦朦虽然身体有缺陷,但是从小到大都很懂事,能体谅他们的辛苦,对自己也很孝顺。
2024年,郑国廷突发心肌梗死住院治疗,朦朦得知后哭着闹着要去医院看望父亲,她想尽可能地替母亲分忧,为父亲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当时,郑国廷每天晚上都要打针,朦朦每晚都仔细盯着输液进度,拖着不便的身体在楼道里跑来跑去,为父亲取药、叫护士。
有一次,朦朦在给郑国廷拿药时,一不小心摔倒在地,摔得满嘴是血,门牙也磕掉了半块,但她顾不得嘴上的伤,手里还紧紧攥着父亲需要的药。
“正常人在摔倒后,会下意识地用手支撑身体,但脑瘫患者是没有支撑意识的。”郑国廷说,看着朦朦为自己受伤,他抱着女儿流下了眼泪,他觉得朦朦突然长大了。
近几年,每到郑国廷过生日或者父亲节,朦朦都会通过各种形式为他送上祝福。去年父亲节,朦朦特意打了一盆洗脚水,学着电视上的动作为郑国廷洗脚,让他倍感温暖。
“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不会放弃对朦朦的治疗。”郑国廷说,希望自己可以多活几年,有更多时间照顾孩子。
提及今年的父亲节计划,郑国廷笑着说,准备一家人一起吃个蛋糕,再拍张合影,共同度过这个特殊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