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荣)6月5日,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化六个改革’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西安市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
西咸新区:紧盯“三个千亿”目标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2025年,西咸新区立下GDP突破1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保持1000亿元以上“三个千亿”目标。今年一季度,西咸新区完成GDP227.52亿元,同比增长7.2%。
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志锋说,围绕主导产业确保全年实际使用内资增长10%以上、外资2亿美元以上。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推进稳产扩能,确保隆基二期和汇川储能等项目年底前投产,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实施园区优化提升等六大行动,全年全区特色产业园区新增入园企业1000家以上、产业规模总计突破2000亿元。落实好新区助企服务九条举措和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同时,推动西兴高速改扩建等30多个一体化重点项目年内建成投运。推进各类城建项目向19个重点片区集中,抓好28条新建市政道路、15个供水工程等331个年度城建项目建设。与咸阳新谋划组建跨区域创新联合组织5个以上、形成跨区成果转化项目10个以上、联合组织重大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20个以上。充分发挥空港新城港贸、港产、港城联动优势,做大做强临空经济,力争客货运吞吐量分别达到4800万人次和30万吨。
高新区:推动光子等8个新赛道全部纳入国家计划
2025年,高新区将推动科技产业“深度融合”,抢抓区域科创中心机遇,加大“三项改革”推广应用,力争落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50个以上。推进科技企业“梯度培育”,实施好“育小、登高、升规、晋位、上市”五培工程,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和科技引领力的“硬科技”企业。新认定入库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以上,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
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晓岚说,今年将推进新兴产业“提档升级”,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全年新增五十亿级工业企业1家、十亿级企业2家、规上工业企业40家以上,力争先进制造业规模突破3700亿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壮大”,聚焦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使战新产业营收增速达到8%以上。推动未来产业“超前谋划”,推动光子、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智能系统、先进半导体芯片等8个新赛道全部纳入国家计划。
同时,打破“招投壁障”,优化与投资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研究新时期专项产业支持政策,开展“股权投资+配套政策”的合作招商。全年新签约10个以上十亿级产业项目,使用内资增长5%以上。
经开区:力争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15%
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陈迪说,2025年,经开区将锚定先进制造业主攻方向,着力扩大外资外贸,持续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外向型经济高地,当好西安“北跨”发展的主力军。
做强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依托陕汽、吉利等汽车产业引进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全年整车产量力争达到40万辆。全年实现汽车、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产值2100亿元。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全年新增“五上”企业超230户。推动隆基BC电池、中粮可口可乐、百事食品等15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10亿元。
同时,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延链、补链、强链、育链、优链招商,全年引进产业项目不少于175个。强化外资项目招引,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支持光伏、商用车等龙头企业扩大进出口规模,推进陕汽等企业扩大二手车出口;发挥区属国有企业资源整合优势,拓展外贸进出口业务。力争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15%,以外资突破提升开放经济发展水平。
积极培育科技企业,实施“登高、升规”计划,引进高端人才团队。力争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个,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970家、高新技术企业1200家,新增规上高企25家、海智工作站2个,落地成果转化项目100个。建成元凤二路北侧规划路等4条道路,开工建设公共停车位1100个,建成经开三校初中部、经开四校一期等2所学校,新增学位4900个,做优教育服务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