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榴花映晴空,法治清风拂鹿塬。西安市蓝田县司法局“以民法典宣传月”为契机,紧扣“贴近民生、融入场景、激活参与”三大主线,实施“文艺普法润心、场景普法惠民、云端普法拓面”立体化普法行动,推动民法典从书面条文转化为田间地头的“生活指南”。
敲门送法 织密“法治网格”
“法律不坐办公室,要进百家门!”三官庙司法所干部与村委干部组建“普法轻骑兵”,夹着民法典红皮书、揣着普法漫画册,穿梭于农家小院、村口小卖部、麦场树荫下。针对宅基地“墙根之争”、土地承包“一地两租”、子女赡养“踢皮球”等高频问题,干部以“地头话”拆解“法条理”——“兄弟分家按红本,就像量地使尺子”“养儿防老不靠谱,民法典给咱撑腰杆”。村民王大爷手捧法典笑道:“以前觉得法律是‘官家话’,如今干部上门教咱用,连彩礼纠纷都能翻书对账!”
文艺为媒 唱响“法治乡音”
“竹板一打响连天,法典护企有真章……”司小宣的快板表演回荡在蓝田县三官庙镇的各个村落,村民们在轻快的快板声中,明晰借条和欠条的区别,了解彩礼返还的法定情形,现场获掌声阵阵。在三官庙镇开展的民法典暨戏曲下乡活动中,赡养义务、遗产继承等法律条文融入秦腔唱段,老戏迷王大爷笑称:“听着《三滴血》,学的是新法典!”汤峪镇“谝闲传”式的“普法会”更接地气,通过“苞谷地界纠纷”“彩礼返还”等身边案例释法,让村民直呼“解渴”。
场景赋能 定制“法治套餐”
司法局精准锁定民生热点,打造分众化普法场景——
乡村“法治烟火气”:借村厨大赛开设“法治茶摊”,律师以“油盐酱醋茶”比喻相邻权、食品安全法规;三官庙7个村庄同步开展“送法典知识+送安全头盔”行动,推动交通法规与民生权益“双入户”。
工地“安全法治课”:举办“安全之星”擂台赛,工友通过民法典知识竞答赢取“普法绶带”,挖掘机驾驶员老李戴上绶带感慨:“原来高空坠物伤人,民法典真管得着!”
校园“成长防护网”:联合派出所、交警以“剧本+案例”形式模拟校园欺凌处置,学生扮演“小法官”体验司法流程,法治种子悄然生根;邀请学生代表走进蓝田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与AI司小宣互动问答,学习民法典知识。
云端破圈 打造“法治IP”
“司小宣”普法团队线上线下齐发力,微信公众号开设“每日一典”专栏,图解“离婚冷静期”“高空抛物追责”等热点,通过司小宣视频号和抖音号进行宣传报道,网友留言:“刷手机学法律,蓝田普法有网感!”
本次民法典宣传月期间,累计开展活动23场,覆盖群众3.2万人次,发放普法宣传品1.5万件。司法局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以‘小切口’讲好民法故事,让民法典精神在蓝田山水间生生不息。”
从秦腔戏台到抖音直播间,从村头树荫到工地板房,蓝田县司法局以“脚底板+方言土话”的方式,将民法典揉碎了、嚼烂了融入百姓生活。当干部们带着民法典走进千家万户时,不仅打通了普法的“最后一米”,更开启了基层“共情共治”的全新局面。这种带着泥土味的法治实践,正悄然改变着“遇事找关系”的乡土逻辑,推动“办事依法”成为蓝田乡村新风尚。
(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