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2025年05月30日 星期五
第02版:协商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凝聚多方智慧 守护“心”希望

——延安市政协“主席接待日”活动侧记

□ 实习记者 白小芳 记者 贺鹏飞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委员履职的重要方向之一。5月21日,延安市政协第二十八次“主席接待日”活动如期在延安市第三人民医院举行。市政协副主席张秀带领部分政协委员,与医疗专家、一线教育工作者围坐一起,聚焦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议题,以深度交流凝聚共识,用务实举措擘画未来,共同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坚实防线。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滋养、生命的培育。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这为新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方向。

会上,与会人员全面剖析了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结合各自调研和工作实际提出相关建议。

“据调研,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管理体系呈现碎片化倾向,家庭支持不足、学校识别能力弱、社会资源分散等因素进一步加剧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市政协常委郝小伟率先发言,指出了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的严峻形势。针对这些问题,他建议,每学年开学季开展一次全员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建立“家校社医”协同干预机制,推行“家庭治疗学分制”,实施“一生一档”动态监测,试点“医校联合门诊”等系统性解决方案;在师范院校增设相关学科,加强师资培训,增强心理健康师资力量;完善政策保障,将心理健康疾病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青少年抑郁焦虑检出率逐年增加,学业压力大、自由时间相对较少、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认知不足、学校缺乏专业心理健康团队等,都是造成这一现状的重要因素。”市政协常委杨旭春直击当下教育痛点,建议“减负松绑”与“专业护航”并重,学校要严格落实“五项管理”,严控作业量,为学生留出更多自由空间,坚决叫停违规补课行为;各中小学要积极引入专业心理健康专家团队,充分借助延安市第三人民医院资源,构建“筛查-咨询-转诊”全链条服务体系,确保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孩子能够及时得到矫正与救治。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与过重的学业负担、落后的教育方式,与同龄人交往较少,存在社交焦虑、睡眠不足等问题密切相关。”市政协常委贺清从教育制度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建议从顶层设计入手,改革和完善高考制度,为学生开辟多元发展通道,推动实质性的素质教育改革;持续巩固“双减”成效,深入开展“双减”专项督导;社会各界应共同推动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落地,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切实保障学生充足睡眠,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专业心理健康教师严重短缺,育人队伍缺乏系统性的心理健康培训,缺乏有效的帮扶途径;部分家长因工作繁忙、教育观念滞后,缺乏科学教育方法,导致家校教育目标不一致;家校沟通渠道单一,缺乏常态化、个性化的互动平台,极大削弱了教育合力。”市政协委员高忠学直指当前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困境,并建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加强统筹规划,按师生比例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将心理健康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必修内容,建立区域心理健康教师共享机制;要加大对家长的培训力度,通过公益讲座、心理健康宣传活动等形式,提升家长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消除家校教育目标差异;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加强学校与医院、心理咨询机构的合作,开通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绿色通道”。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三低三高’特征,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流于形式,心理咨询室更是沦为‘迎检样板间’,暴露出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诸多短板。”市政协委员罗蓉建议,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督导和学校考核范畴,设立专项招聘计划,推动心理咨询室常态化开放;建立“校医联动”机制,推进医教深度融合;夯实课程与师资基础,强化教师全员培训,构建“心理健康服务共同体”。

与其他委员不同,市政协委员王圆则从具体实施层面提出多维干预策略。在家庭层面,倡导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学校层面,建议通过晨会、心语信箱、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建设方面,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程,提升班主任的心理辅导能力。

在听取了委员们的发言后,张秀指出,守护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卫健等多部门协同发力,形成工作合力。教育部门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提升育人实效;卫健部门要发挥专业优势,畅通心理危机干预渠道;政协委员要持续关注这一领域,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共同营造全社会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投稿邮箱:news@gjnews.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Copyright @ 2013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监督投诉电话:029-63903896,或发邮件gejielwd1970@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