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闫智 实习记者 庞浩楠)5月20日,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安康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浩介绍,今年一季度,安康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4%,顺利实现“开门红”。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7.8%、11%、7.3%、6.5%,均排名全省第一。
今年以来,安康以“高质量项目推进年”为抓手,完善“谋、投、建、管、用”全周期管理机制。
“1-4月,443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29.2亿元,投资完成率41.4%,其中303个新建项目开工率达82.8%。”王浩介绍,西康高铁隧道工程全线贯通,安岚高速(岚皋至陕渝界段)路基施工完成,安康智算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在项目谋划储备方面,安康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申报2025年“两重”“两新”项目69个、总投资48.5亿元,申报专项债券项目272个、总投资572.4亿元,累计获得中省政策性资金支持8.6亿元。同时,深化苏陕、津陕协作,开展央企省企进安康活动,征集2025年重点招商推介项目342个、总投资1600亿元,引进涉重点产业链项目118个,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安康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升级之路,确定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等9条重点产业链,实施绿色工业、科技型企业等5个倍增计划及预制菜、毛绒玩具2个倍增行动。”王浩介绍,今年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增长31.4%,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5.1%、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1.5%;新增“五上”企业156户,创三年同期新高;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60.2%,居全省第一。
在消费市场方面,安康以旅游引流和以旧换新为突破口,策划“春来早”旅游季活动2000余场次,一季度接待国内游客数量和游客总花费分别增长15%、13.1%。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累计补贴资金1.4亿元,带动消费9.15亿元,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0.2%,增速全省第一。
近年来,安康始终把生态保护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连续三年在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据介绍,安康常态开展秦岭“五乱”问题排查整改,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765、优良天数127天,排名全省第一;1-4月,城市水环境质量指数2.9665,汉江出陕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标准。颁布实施《安康市河道管理条例》《安康市生态旅游促进条例》,以法治手段守护生态底线。
在普惠民生方面,安康统筹推进“三个紧密型共同体”建设,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100个,覆盖师生23.6万人;建成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12个,下沉医技人员1344人;建设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总中心9个,结对帮扶725个村。实施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项目,“县级国企带镇村”等劳务组织模式全国推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3.1万人,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92.55%,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王浩表示,安康将以“三个年”活动为总抓手,聚焦“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篇,依托西康高铁明年通车的机遇,加快融入“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构建“生态旅游引领、绿色工业主导、富硒农业奠基”的产业体系,努力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安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