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刘楠
“一件件‘国宝重器’,如一部部‘青铜史书’,记录着泱泱中华灿烂辉煌的‘文明密码’”……
四月的西府大地,春风和煦,文脉涌动。4月28日下午,随着薛芳丽委员声情并茂的分享,拉开了宝鸡市政协“解读青铜密码 领悟中华文明”读书交流活动的序幕。
从2023年5月起,宝鸡市政协多次举办读书分享活动,“书香政协”已成为委员增长知识、增强本领的重要途径和加强政治建设、更好凝聚共识的重要平台。两年来,宝鸡市政协在“学”上下功夫,在“思”上出真知,在“做”上开新局,以委员读书“小循环”,打通联系界别群众“大循环”,走出一条读书履职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书香之路”。
在阅读中焕发文明力量
“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2024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考察时说。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殷切期望,宝鸡市政协创新开展“解读青铜密码 领悟中华文明”读书交流活动,用书香焕发文明力量。
春日的午后,阳光洒落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照亮了建筑的轮廓,犹如历史之光跨越山河而来,为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建筑增添了别样的光彩与魅力。
“青铜器是在对抗时光的流逝中凸显自己的价值的,能在时光中不老的文字才是真正的好文字。”“三千年前,何尊的使命或早已完成,如今它于静默中低语,引后来人透见历三千年不变的文明,讲述着古老‘中国’的故事”……
当日14时,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分享会在青铜器博物院三楼展厅举行,委员们带着《礼赞青铜器博物院》《青铜密码里的中国心跳》《何以为尊 我有中国》等节目依次分享推荐。
春风浩荡诗书香。在秦岭、太白山上,在茵香河、渭河岸畔,委员与山河共读,探寻青铜密码,传承千年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在阅读中拥抱传统文化
“充分发挥本地文旅资源优势,持续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在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基础上,全力打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亮点的文旅融合新业态,让非遗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薛亚兵委员希望通过自己的政协委员身份,呼吁更多人关注非遗文化,支持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与推广,让非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虽然青铜时代已离我们远去,但青铜时代形成的文明特质早已融入中华文明之中。那些曾经闪烁着熠熠辉光的青铜礼器,承载着华夏儿女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是重要的文明标识,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祁欢、马梓馨、林岳辰委员慷慨激昂的分享赢得阵阵掌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委员们在分享中纷纷呼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推动跨界融合,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培养和激励,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拓宽传统文化传播渠道和方式。
王蓉委员在作“传承张载思想 感悟四为魅力”主题分享时表示,“横渠书院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相关部门要加大保护和传承力度,让当代年轻人感受到先贤们的治学理念和宝贵精神。”
在阅读中坚定文化自信
凝心聚力,赓续中华文脉,一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刘美希、薛莹委员带着她们精心准备的节目——《青铜记忆唤醒文化基因,政协智慧赋能传承创新》缓步走上舞台,“读书的过程是自我审视、自我完善的过程,委员应该从书中找到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的‘金钥匙’。”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人民对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宝鸡要在绿色发展中崛起、在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奋进、在新时代续创辉煌,要相信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付小英委员掷地有声的分享,点燃了台下观众的热情,经久不息的掌声是对分享者的肯定,更是对自我的鼓励。
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以文化人。“我原来只是简单地阅读一些书籍,参加政协组织的读书活动以后,我才真正明白了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杨明华委员开心地说。“政协委员应当成为读书的模范群体,做好全社会‘好读书、读好书’的引导示范。”李超委员表示。
积久而成学,读书贵有恒。市政协主席刘其智指出,要持续运用好委员读书群、微信公众号、委员工作室等载体,不断拓宽新载体,加强市县联动,丰富活动内容,扩大外溢效应,着力打造“书香政协”,努力将委员读书活动贯穿凝聚共识、履行职能、改进工作、影响社会、推动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通过读书学习,让宝鸡政协成为最有笔墨书香的地方,让政协委员成为最喜欢读书的群体,让政协干部成为勤于学习的模范,让“书香”成为宝鸡政协应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