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2025年04月10日 星期四
第03版:理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扎根基础教育沃土 培育时代新人

□ 王润岳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扎根小学教育一线的校长,同时肩负市政协常委的职责,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这不仅是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更是对基础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明确要求。如何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实现全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结合宝鸡高新第二小学近年来的实践探索,建议如下:

一、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筑牢立德树人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要论述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基础教育是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期,必须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是以红色基因培根铸魂。立足宝鸡红色资源优势,构建“听、讲、演、行”一体化德育模式。组织学生参观扶眉战役纪念馆、长乐塬抗战遗址,开展“红领巾讲解员”活动;创编《宝鸡英雄故事》校本课程,用“孩子的话”讲述革命历史;在校园设立“红领巾广播站”,利用每周一升国旗仪式开展“国旗下的微党课”。

二是以传统文化启智润心。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论述,将青铜器文化、周礼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开设“走进青铜器”“传承秦腔古韵”等博物馆课程,通过学生亲手制作何尊、折觥模型,开展戏曲等传统文化教学,开发《周礼童蒙》礼仪课程,培养“知敬畏、守规矩、懂感恩”的文明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三是以劳动教育锻造品格。以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为依托,立足于校园、家园、田园、社园开发劳动课程。融合“三个课堂”建设协同推进,根据年级不同制定“四园”劳动课程,促进学生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品格的形成。充分开发学校空地,带领学生开展校园种植,记录《成长日记》,开展“今天我当家”家庭劳动日,评选“自理小能手”,与社区联动组织“垃圾分类宣传员”“楼道美化师”活动。

二、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在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双减”政策纵深推进,小学教育必须主动破题、创新实践。

一是构建“轻负优质”教学模式。探索“三精课堂”改革,精准目标、精炼内容、精彩互动。建立“基础+拓展+实践”项目化学习体系,例如,数学学科设计“家庭水电费统计”“超市购物规划”等生活化作业,语文学科推行“阅读存折”,记录“每日诵读30分钟”。

二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针对教育差距,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创新教师结对、管理干部结对、红领巾结对、家庭结对“四维结对”模式,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教育信息互通。

三是实施教育数字化“强基计划”。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充分挖掘利用AI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开发数字环境下的教师、学生、课堂评价改革,开展AI赋能教育教学培训,提升课堂教学效能,减轻教师负担。

三、凝聚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夯实人才成长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小学教育必须打破校园围墙,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一是创新家校共育机制。成立“家长成长学院”,开设“幼小衔接”“亲子沟通”等课程,鼓励参与校园开放日、研学活动督导;开展“家风家训”活动,汇编《家校共育手册》,让“家庭第一课堂”与“学校主课堂”同频共振。

二是拓展社会实践载体。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渭河生态公园共建实践基地,开发“小小考古家”“湿地守护者”等研学课程,组织学生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劝导等环保活动,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的要求在基层落地生根。

三是助力儿童全面发展。针对“双减”后学生课后服务需求,提供“1+X”菜单式服务:“1”项作业辅导保基本,“X”类社团促发展;开设机器人编程、非遗剪纸等社团,与科技类和传统文化类单位签订教育实践基地,开发农业研学实践基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宝鸡新篇章的伟大征程中,全市基础教育工作者要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担当,培养更多“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新时代好少年。

(作者系宝鸡市政协常委、宝鸡高新第二小学校长)

投稿邮箱:news@gjnews.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Copyright @ 2013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监督投诉电话:029-63903896,或发邮件gejielwd1970@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