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浩义 记者 张璐
厉兵秣马迎鏖战,枕戈待旦再前行。3月25日至26日,省慈善协会在渭南市临渭区召开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总结创新发展实践,观摩慈善项目,交流推广经验,再谱陕西慈善新华章。会议主题突出,是省慈善协会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次大检阅、再冲刺。
沉甸甸的慈善答卷
“这几年省慈善协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履行慈善组织使命,以新思路谋划、新路径探索、新业态引领,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一个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参与社会治理的慈善工作新模式初见雏形。”省慈善协会会长吴前进说。
以创建慈善幸福家园为抓手,开创慈善助力乡村振兴新格局。四年来,35%的行政村、社区创建慈善幸福家园7121个;线上线下募集村社(区)慈善互助金及建设资金13.7亿元;关爱中心开办老年人爱心餐厅3788个,就餐老人40.3万人,兴办儿童之家2001个,关爱留守儿童4.9万名;践行慈善公约,开展“孝善之乡”创建活动,评选孝善之星、道德模范33751人。
以推动县(市、区)召开慈善大会为驱动,打造慈善促进共同富裕新模式。目前全省已召开21场慈善大会,募集款物价值总额达23.5亿元。
开发新质动能打造慈善募集新业态。全省慈善协会系统坚持线上线下双发力,激发慈善募集新质动能。线上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小额捐赠,打造数字慈善业态,近三年线上募集善款14.41亿元,日均网筹善款131万元。互联网公益众筹已成为陕西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线下巩固老善主,积极开拓新善源,去年省慈善协会募集款物价值8.56亿元,市、县(区)募集14.5亿元。
坚持慈善救助项目化、项目管理规范化、管理质量品牌化的“三化”建设,开创慈善救助工作新局面。围绕乡村振兴和困难群体需求,策划实施了一批慈善助农、助学、助医、帮困等慈善项目。“十百千万”爱心助农大行动,三年线上筹款6亿元,助力逾20万脱贫户发展产业;“慈安便民桥”项目每年安排资金5000万元,建桥700座;“三节救助”项目每年募投款物5000万元关爱特殊群体。2024年,省慈善协会实施慈善救助项目10大类93个,支出款物价值7.92亿元,占募集总额93%,帮扶困难群体逾百万人次。
党建引领,强基固本,依法行善。省慈善协会党委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比学习、比创新、比奉献、争一流工作业绩的“三比一争”党建主题实践活动,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连续四年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推动73个市、县慈善协会班子换届,把一批有情怀、有影响、有资源、有能力、能干事的退休干部充实到慈善队伍中来;健全省、市、县、镇、村五级慈善组织体系,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慈善工作网络。新修改的慈善法颁布实施后,积极组织培训、知识竞赛和宣传活动,并在“慈善组织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中,对慈善项目全面排查整改,完善内控机制,确保依法行善。
省慈善协会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引发全国慈善会系统的关注。近几年,有18个省及80多个市、县(区)慈善(协)会来陕考察交流。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在陕调研指导工作时指出:“陕西省慈善协会开创了慈善助力乡村振兴新格局,打造了慈善促进共同富裕新模式,建设了慈善募集新业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陕西慈善现象’。陕西慈善工作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做出了品牌,闯出了路子,走在了全国前列。”
去年年底,副省长徐明非在省慈善协会调研指导工作时指出:“省慈善协会以慈善的路径和方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为陕西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生动的现场观摩
3月25日,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临渭区西安路小学慈善教育示范基地和孝义镇金滩村慈善幸福家园,见证慈善沃土上的育人新篇与“银发”欢颜。
西安路小学按照省教育厅、省慈善协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在中小学校全面开展慈善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13年来将慈善文化教育融入德育教学计划,每月开设一节慈善文化课,组织一次慈善主题班会,举办一场爱心故事会,并布置一篇善行作文;每年开展一次慈善征文评选、善行演讲竞赛以及慈善文艺活动,综合运用教育教学、实践养成、文化熏陶树德育人。
走进校园,目之所及皆是慈善教育的生动注脚:校内广场12块展板勾勒出慈善脉络,教学大楼四层文化长廊铺展千年善道。创意展台上学生手绘的《善行日记》吸引众人目光。在“二十四孝新解”展区前,四年级学生王顾惜声情并茂的讲解,让与会代表驻足良久;大礼堂内,临渭区教育体育局局长周莉以“三位一体”为核心,解码区慈善教育13年探索之路;通过建立“行政+协会+学校”协同机制,形成596节示范课,开展72项课题研究,形成了育人矩阵;创建名师工作室,设立300万元专项教育基金,培育165名教学能手;以“日行一善”活动带动19万件爱心物资流转,让123万元善款汇成爱的暖流。
西安路小学校长徐莉莉分享校园实践教育,展示“幸福德育126模式”与慈善教育的深度融合:每月的慈善主题班会、年度“善行积分榜”、校园慈善义卖市集等特色活动,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成长印记。
在乔磊老师的《爱心故事会》课堂上,孩子们分享了“日行一善”的经历。当残疾学生家长讲述孩子受助故事,以及老师讲述韩红10年收养280名孤儿的坚持时,观摩现场不少人眼眶湿润。西北大学慈善研究院专家薛新娅感慨:“这堂慈善课,浇灌的是善念,融合的是善举,收获的是未来。”
随后,与会人员来到孝义镇金滩村。这个“全国慈善幸福家园示范村”正上演着慈善关爱的“情景剧”,35位老人正在用餐。据介绍,金滩村536户村民,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19%。村里通过“四个一”筹资机制募集83.5万元慈善基金,建成集助餐、医疗、文娱于一体的幸福家园。在标准化卫生室,85岁的张俊龙老人激动地说:“孩子们在外安心打拼,我们在这吃住舒心,一天两顿饭才8块钱,每周还有体检,日日有活动,这才是老来福!”
秦腔慈善专场更将气氛推向高潮。志愿者演唱《善行天下在渭南》,村民鼓乐队奏响《丰收锣鼓》。鼓点铿锵中,万亩桃梨竞放的春景与幸福家园内的欢声笑语相互映衬,勾勒出乡村振兴中的慈善图景。
鲜活的创新经验
会议期间,慈善工作先进市、县(区)分享了创新发展的经验。
榆林市慈善协会推动三个县(区)召开慈善大会,募集善款17.3亿元,公益生态建设成效显著;连续5年募集款物价值亿元以上,在开发慈善募集新质动能方面成果突出;募集慈善互助金及建设资金9.2亿元,按照“五个一”“十个有”的标准,建成慈善幸福家园1644个,开办爱心餐厅近千所,为5万名农村孤寡老人提供餐饮关爱,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西安市慈善会推动村社(区)慈善幸福家园注册创建,创建面达到62%,社区慈善发展成效显著;渭南市慈善协会加强区县班子建设,积极推进幸福家园创建,推动5个县(区)召开慈善大会,慈善文化进校园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安康市慈善协会扎实推进慈善幸福家园建设;推动3个县(区)召开慈善大会;在慈安桥建设、关爱留守儿童以及慈善助学助医等领域为全省创造了经验。
商洛市慈善协会近几年慈善募集大幅增长,慈安便民桥建设、助学助医成效显著;慈善幸福家园建设为脱贫县树立了典范,慈善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咸阳市慈善协会去年慈善募集增长显著,为全省提供了区县召开慈善大会的经验,在慈善幸福家园建设、产业帮扶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成效显著。
宝鸡市、汉中市慈善会积极推动慈善幸福家园建设,踊跃参与网络筹款,慈善工作面貌一新……
与此同时,一批优秀的县(区)慈善协会脱颖而出:临渭区多年来扎实开展中小学慈善文化教育,线上、线下募集成效显著,慈善幸福家园建设为全省创造了经验,慈善助学为全省树立了典范;长安区慈善幸福家园建设抓点带面整体推进,在街办、社区建立慈善基金,社区慈善发展成效显著;镇安县建立县、镇、村三级慈善工作体系,去年网筹善款3543万元,名列全省县区前茅,从实际出发建设慈善幸福家园,引领脱贫区县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延川县在慈善幸福家园建设中,创立了“村社居民、乡贤自筹一点,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奉献一点,爱心企业、人士捐赠一点”的互助金筹措模式,多渠道募集互助金2678万元,保障68个村社(区)慈善幸福家园持续运营,让3604名孤独老人在家园安享晚年;神木市、榆阳区召开慈善大会,募集善款分别居全省一、二名,实现了村社(区)慈善幸福家园全覆盖,互联网公益众筹连续三年名列全省前茅,成为全省区县慈善工作的“领头雁”;淳化县召开第二次慈善大会,目前正在创建“慈善之县”,网络筹款成效显著。
“我们充分发挥百强县(市)优势,引导有情怀、有意愿的企业和个人参与慈善,慈善大会募集善款15.82亿元。去年网络筹集善款3372万元,设立多项冠名基金,筹募善款2.54亿元。”神木市慈善协会副会长王知学如是说。
“陈炉镇双碑村慈善幸福家园开办了‘婆媳澡堂’,凡有老人来洗澡,澡堂就全天候有人坚守,促进了农村家庭和谐,有效推动了文明乡风建设。”铜川市印台区慈善暨扶贫协会会长薛秦生分享。
“我们推动慈善幸福家园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融合运营,打造了‘饭大爷’老年餐厅等品牌项目。全区21个‘饭大爷’餐厅服务老年人就餐达500万余人次。”西安市新城区慈善会常务副会长沈瑞瑾介绍……
总结创新发展经验,吴前进如数家珍:党建引领,发挥慈善组织的特质优势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是慈善工作的基本遵循;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出台政策措施、建立推动机制是慈善工作的前提条件;完善组织体系建设,健全五级工作网络,选好班子、配好会长是慈善工作的组织保障;牢记初心使命,积极作为,克难攻坚,创新发展是搞好慈善工作的内在因素;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规范运作,依法行善是慈善组织的生命力;应用互联网小额众筹是慈善募集的新质生产力;弘扬慈行善举,建立褒奖激励机制是慈善工作的动力源泉;全省一盘棋,开展联合大行动,是陕西慈善工作的优势所在。
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如何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吴前进提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慈善组织的使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践行党的宗旨,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当好党的助手;充分发挥慈善组织公募资质和广泛联系社会各界的优势,动员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个人参与慈善公益事业,践行第三次分配,补充民生保障,促进共同富裕;传播慈善文化,宣传慈善理念,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与社会治理;坚持守正创新,将慈善工作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中,培育创新意识,强化创新思维,开展创新实践,坚持慈善事业的公益性、自愿性、民间性、自治性基本特征,积极探索体现时代特征的募集方式、项目运作和管理体制机制。
同时,吴前进将陕西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勾画为:实施“三个突破”,建立“三大机制”,实现“三大转变”。
突破单纯物质救助的传统慈善模式,从专注困难群体物质救助的狭义济困慈善走向服务整个社会进步的广义慈善,建立社会救助与社会治理并行的现代慈善机制,实现慈善行为的转变;突破单纯线下动员的传统募集方式,发挥互联网慈善“小额大众”的优势,建立线上线下联动募集机制,开发新质动能打造慈善募集新业态,实现募集方式的转变;突破精英慈善模式,建立开发慈善动能新机制,从精英慈善走向大众慈善,从个人行为走向专业化的社会事业,实现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的转变。
再谱陕西慈善新篇
在部署今年工作时,吴前进指出,全年慈善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益慈善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创新为驱动,践行慈善法规,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慈善的路径和方式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参与社会治理,以饱满的热情、实干的作风再谱陕西慈善新篇。
要把握“巩固提高 融合发展”总基调,推动慈善幸福家园可持续运营。将慈善幸福家园建设纳入国家普惠支持型养老服务体系,与互助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融合建设运营,着力动员社会募集善款,解决运营经费不足问题,保障家园可持续运营。要持续推动市县召开慈善大会,年内争取更多的市、县区召开慈善大会,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基铺路。要坚持线上线下并举开发新质动能,打造慈善募集新业态。线上募集要打好陕西数字公益节、9·5中华慈善数字公益节、腾讯“久久公益日”三场网络众筹战役。线下募集要进一步强化全员募集机制、拓展慈善募集渠道、巩固老善主、拓展新善源。要以“三化”为基准做优慈善项目,组织开展查隐患、防风险专项治理行动。要持续实施中小学慈善教育工程,加大慈善宣传工作力度。要继续开展“组织建设年”活动,与地方党委联系沟通,配强班子、选好会长,健全省、市、县、镇、村五级慈善工作网络。要创新服务内容与方式,加强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强党的建设,强化理论武装,筑牢干事创业思想根基。
强有力的推动支持
陕西慈善工作的创新发展,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在这次会议上,徐明非充分肯定了近年来省慈善协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及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实践与探索,并对慈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
徐明非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认识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牢牢扛起做好新时代慈善工作的使命担当;要积极培育慈善组织,搭建基层慈善综合服务平台,完善扶持激励政策,推动慈善与社会工作融合发展;要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的慈善组织体系;要加强行政监管,推动信息公开,健全依法治理、公开透明的制度闭环,确保慈善工作在阳光下运行;各慈善组织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服务大局、守正创新、自律自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要大力弘扬慈善文化,深化示范引领,通过开展“中华慈善日”“陕西慈善周”等主题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推动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慈善事业。
渭南市市长陈晓勇在致辞表示,渭南全市上下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奋力书写新时代渭南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慈善是社会公益的平台,同胞互助共济的桥梁,社会民生保障的补充。”省政府原常务副省长徐山林在讲话中勉励市、县(区)慈善协会会长,珍惜退休后做慈善的时光,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把慈善事业干得有板有眼、可圈可点,让党委政府满意、社会大众满意、受助人群满意。
征程风正劲,笃行向未来。三秦大地的慈善事业已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