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2025年04月02日 星期三
第04版:专题 上一版   

建言资政献良策 同心同向聚合力

——丹凤县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扫描

周蔚


童侠


刘亚玲


李红


耿明生


魏斌


惠治宁


路莉


王军平


王永星


□ 张楠

目标指引方向,愿景催人奋进。4月1日,丹凤县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10位委员聚焦康养产业发展、巩固红酒首位产业、非遗传承保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赛事经济”等主题作了精彩发言,充分传递出委员们所在行业的所需所盼,也更好展现了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职尽责的新作为。

发展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

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近年来,财政资金对农村集体经济扶持力度逐年加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逐步形成规模,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资金保障。县政协委员周蔚在发言中说,村集体经济发展还存在资金收益率低、资金流失风险大、资产资金管理混乱等问题。

周蔚建议:一是明确项目决策责任。严格规范项目库管理程序,实施项目“四议两公开”,推行“集体经济+龙头企业+农户”和“集体经济+园区+农户”模式,确保项目盈利。二是确保资金安全和资金绩效。摸清村集体经济底子,对运行良好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对私自处置村集体经济的组织和个人,导致资金流失,贪污、挪用资金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严查快处。三是镇(办)责任单位加强资金监管。严格按照《丹凤县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要求,对村集体经济账务移交镇“三资办”管理,将农村集体经济资金的使用、管理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审计计划以及十九届县委巡察,重点巡察村集体经济和村集体“三资”在建设、收益、变卖、处置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狠抓问题整改,促进完善制度,规范资金管理使用。

持续发展康养产业

着力打造康养名县

近年来,丹凤县坚持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围绕“医养游体药食”六大产业,大力培育气候康养、森林颐养、中药医养等康养产业,中国康养名县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县政协常委童侠结合调研中发现的康养产业发展存在顶层设计有待完善、政策落实力度不够、工作推动合力不强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童侠建议: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围绕康养产业发展模式、医养两大引擎,构建以“康”为主体、“医”为支撑、“养”为特色、“健”为纽带、“游”为补充的康养空间格局,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完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土地供给、资金扶持等方面政策,支持重点康养项目建设。三是推动产业融合。建立康养旅游业态与观光、疗养、研修等旅游业态的产业联动机制,引导跨界融合。四是狠抓人才建设。实行大健康产业专项人才引进政策,建立康养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提高从业人员服务能力水平。五是提升服务质量。完善康养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创新康养服务模式,提升产业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效率。六是注重品牌建设。挖掘地方特色资源,讲好品牌故事,支持发展中药材产业,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康养名县产业的市场影响力。

建强葡萄种植基地

巩固红酒首位产业

近年来,丹凤县高度重视葡萄酒产业发展,将葡萄酒确定为首位产业,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1万亩,采摘面积5500亩,产量6000吨,产值3600万元。县政协委员刘亚玲在发言中表示,葡萄种植基地还存在原料供应和生产脱节、种植管理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

刘亚玲建议:一是推广现代经营模式。设立葡萄酒专项发展资金和葡萄保险基金,引导企业实施“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合作社+农户+基地”“合同契约”“庄园式开发”等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提升产品质量,真正把原料供应链做实做强。二是制定种植技术标准。建立县内葡萄标准化示范园创建认定办法,制定葡萄产业发展技术标准和原料基地认定办法,选择适宜酿造丹凤葡萄酒风味的品种,从源头上保障葡萄品质。三是培育优质葡萄品种。对丹凤县气候、土壤等条件进行全面分析论证,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支持引进推广免埋土酿酒葡萄新品种,开展免埋土酿酒葡萄优质高效栽培示范,打造丹凤产区葡萄酒的鲜明特色,建立品种试验示范田,筛选种植适合丹凤产区的、有特点有优势的酿酒葡萄品种。

加强非遗传承保护

守护乡土文化根脉

“丹凤有省级非遗2项、市级非遗30项、县级非遗41项,但仍存在民俗文化挖掘不深、省市名录非遗项目数量较少、文旅融合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围绕创建省级非遗先进县、打造丹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高地、促进旅游康养产业升级发展,县政协委员李红作大会发言。

李红建议:一是赓续历史根脉,保护非遗文化瑰宝。加大非遗文化普查力度,加强非遗申报认定,打造一批非遗体验示范点和主题旅游线路,创建提升一批示范村镇和街区,让非遗走出历史、走向未来。二是守护匠心工艺,加强非遗技艺传承。完善非遗传承保障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广,扩大非遗传承人队伍,开通“非遗直播间”,创作有趣味、互动性强的短视频,推广非遗技艺,使非遗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三是推进融合赋能,丰富非遗产品创新。丰富非遗产品供给,探索拓展“非遗+”路径,推进非遗与旅游、节会、美食、民宿融合互动,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光彩。四是靠前监管跟进,促进非遗行业规范。支持非遗企业创新产品,健全非遗监管体系,打造“非遗符号”,让非遗成为提升县城形象的重要文化标识。五是强化服务保障,夯实非遗发展根基。加强政策支持,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构建多元协同机制,营造良好的非遗传承保护发展环境。

借力苏陕协作平台

建设“丹凤厨工”品牌

东西部协作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雨丹协作取得了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2025年央视新春走基层集中报道“丹凤厨工”品牌,在国内引起关注和热议,为丹凤持续发展“丹凤厨工”特色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围绕深入推进“丹凤厨工”品牌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县政协委员耿明生作大会发言。

耿明生建议:一是把“丹凤厨工”品牌建设作为富民强县产业工程组建专班全力推进。二是把“丹凤厨工”品牌建设当作重大项目之一,投入资金高起点推进。三是把“丹凤厨工”品牌建设作为政治责任高质量推进。持续关心帮助丹凤在宁创业就业人员,推动群众增收致富。四是加强“丹凤厨工”品牌建设的系统规划管理。培育人才链、技术链、资金链、供应链和市场链,做实特色产业发展基础。五是加大雨丹协作双向资源市场开发力度。推广网络和人工智能新技术,创建“丹凤厨工”品牌店,稳定解决就业。六是加大宣传力度。围绕党建+“丹凤厨工”品牌推介,让“丹凤厨工”品牌入户入心。七是加强“丹凤厨工”业务培训。充分利用教育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八是政策适度倾斜,涉及“丹凤厨工”标准店面适当减免租金,开展政策和创业环境优质服务,吸引开店创业带动就业。九是雨丹两地携手打造“丹凤厨工”小街。在江苏南京等城市街区,选择合适地段精心扶持打造10条“丹凤厨工”特色餐饮小街。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助推丹凤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丹凤按照“1+5555”的管理思路,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教育质量逐年提升,群众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助推丹凤教育高质量发展?县政协委员魏斌作了交流发言。

魏斌建议:一是改革教师编制配置方式,解决结构性缺编问题。加强宏观调控,统筹安排教师招聘工作,建立教师正常流动机制,培养“全科型”教师,实行中小学教师一体化管理,鼓励稀缺学科教师到邻近学校走教,缓解结构性缺编。二是搭建教师培训平台,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完善在职轮训体系,鼓励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竞赛活动,深化“五项”管理,激发教师教育教学热情。三是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教师申诉制度,加强教师职称评定管理,确保职称评定公平、公开、公正。四是实施青蓝工程和轮岗制,搭建新老教师衔接平台。发挥教师“传帮带”作用,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活动,强化青年教师培养。五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减少行政事务打扰教学,杜绝各类APP等与教学无关的琐事进校园,让教师安心从教。

发展“赛事经济”

助力“一县五区”建设

近年来,丹凤县加快全民健身赋能“康养之都”建设,多措并举积极打造赛事经济,逐步构建起“体育+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县政协委员惠治宁在发言中表示,在推动“赛事经济”过程中,还面临办赛形式单一、专业性人才队伍建设不足、市场参与度低、品牌性赛事影响力小等问题。

惠治宁建议:一是支持各方力量办赛。打造政府搭台、市场参与、部门支持的多方共赢办赛模式,编制出台丹凤县运动项目管理工作指导意见,为体育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二是持续培育品牌赛事。打造龙舟、拔河等具有丹凤特色的赛事品牌,积极对接好“一带一路”青少年排球赛等筹办工作,形成品牌矩阵优势。三是建设专业人才队伍。组建专业化县级赛事运营公司,引进“赛事经济”专业化人才,完善体育产业人才培训培养机制,为“赛事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四是构建体育产业配套。引进体育用品制造销售、赛事运营举办等上下游企业入驻丹凤,鼓励景区配建体育设施、举办特色赛事,实现体育、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五是优化全域服务环境。加大文创产品、美景美食等开发力度,推动“赛事+”流量转化,开展“爱我丹凤”主题活动,引导全体市民自觉维护丹凤优美的生活环境、诚信的商业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

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助推丹凤康养名县建设

近年来,丹凤县围绕建设中国康养名县目标,将中医药与康养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县政协委员路莉在发言中说,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还存在投入保障机制有待加强、中医药人才紧缺、中医药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

路莉建议:一是发挥资源优势,加快中医药发展。扶持培养特色中医,做强龙头中医医院,提档升级镇卫生院中医馆,推进村卫生室中医堂建设,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二是强化科技投入,做强中医药产业。充分发挥新雨丹中药材生物科技产业园等科技引领作用,设立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延伸中医药产业链。三是坚持内引外联,培养中医药人才。加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大中医药人才引进力度,推动基层中医药人才配备全覆盖。四是完善相关政策,规范中医药管理。制定中药饮片选用标准,探索中医标准化建设。五是优化医保政策,支持中医药创新。实施医保待遇倾斜,将中医病种、优势特色项目等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提高中医诊疗服务报销比例。六是加强舆论宣传,丰富康养项目。发展中医药养生、药食同源、中医运动服务项目,建设中医养生运动馆,开发中医药康养旅游景点、线路、衍生产品,制作中医药宣传片,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

发挥“和为贵”调解室作用

为平安丹凤赋能

近年来,丹凤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儒家文化中的“和为贵”理念融入到基层社会治理之中,在全县157个村(社区)建立了“和为贵”调解室,共排查矛盾纠纷682件,调处成功681件,调解成功率达99.9%,避免了矛盾转化升级,减少了诉讼成本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县政协委员王军平就发挥“和为贵”调解室作用、为平安丹凤赋能提出了意见建议。

王军平建议:一是“和为贵”调解室工作要以“接地气”为底色。弘扬儒家文化,建强基层调解队伍,营造亲民调解氛围,让矛盾双方及时打开心结、握手言和。二是“和为贵”调解室工作要以“公平化”为基础。深化运用“五心调解法”,持续提高调解队伍法律素养,综合运用法治力量,保障调解结果的合法性。三是“和为贵”调解室工作要以“多元化”为核心。推广运用桃园社区“三办一评”工作法成功经验,完善“两所联调”“三调联动”调解协同联动机制,做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四是“和为贵”调解室工作要以“高质效”为标准。加强调解员业务培训,完善“和为贵”调解室建设评价标准、人民调解员名册公示制度、检查考评考核制度,规范调解工作流程和调解档案管理,提高调解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探索构建可行管用养老服务体系

让农村留守老人晚年有更多尊严

“必须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各方力量介入、多种模式融合,政策全覆盖、关怀全方位‘多层次’的可行管用的养老服务体系,缓解养老难题。”发言中,县政协委员王永星结合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大、医疗资源紧张、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体系薄弱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王永星建议,一是积极建立多层次养老体系,提供全方位的养老保障。厘清各方责任,将其纳入政策保障和社会化关爱体系,为老人提供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二是切实号准农村养老难问题“脉搏”,积极探索“居村不离家”的养老服务模式。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房屋,积极尝试“居村不离家”的模式,发展“抱团取暖”式养老。三是创新社会化养老模式,积极开拓民办养老服务。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盘活存量,加大改造升级力度,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养老服务。四是积极扶持发展民办公助专业养老机构,满足不同人群需求。深化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改革,鼓励发展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支持开展公益普惠养老服务。五是推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提升老年人生活幸福指数。探索医疗机构与村养老院、幸福院等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促进养老服务与医疗、家政、健身等互动发展。

投稿邮箱:news@gjnews.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Copyright @ 2013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监督投诉电话:029-63903896,或发邮件gejielwd1970@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