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2025年03月28日 星期五
第03版:理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以新时代工匠精神打造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

□ 乔璐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已然成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职业教育作为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在职业教育中,新时代工匠精神所蕴含的热爱工作、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能够引导学生努力钻研行业技术,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国工匠。因此,以新时代工匠精神为引领,打造一支能将专业理论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于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要树立新时代工匠式教育理念。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工匠精神宣传活动,营造有利于培育工匠精神的工作氛围,让工匠精神成为“双师型”教师的价值追求。树立工匠式教育理念,对于弘扬工匠精神、打造高水平技能人才成长环境至关重要。工匠式教育强调学以致用、实践操作,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高超技能,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必不可少。高职院校应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师培养与一线教学,展现现代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完美融合的独特优势。在树立工匠式教育理念时,要将传统工匠技艺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起来,邀请优秀工匠师傅走进校园,指导学生运用传统工艺操作,让学生领略工匠精神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积极将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让学生深入理解其价值内涵,发自内心地认同匠心文化。教师应主动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工匠教育活动,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学习专业技能,把握职业发展的需求和趋势。

二要健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机制。针对当前“双师型”教师培训机制不完善、教师成长受限等问题,提高“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针对性很有必要。要完善现有培训机制,设立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或中心,负责“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与发展。在培训过程中,组织丰富多样的培训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教学技能培训、教育理论研讨、教育科技应用等,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职院校可充分引进外来培训力量,邀请教育专家、资深教师等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讲座或培训班,传授最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经验。要积极开展横向交流,不同院校教师之间可以召开以工匠精神与“双师型”教师培养为主题的座谈会,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促进教师快速成长。此外,为加快“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还要合理分配教师的科研与教学任务,减轻行政负担,鼓励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教学改革与自我提升,扩大教师教学自主权,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要重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鉴于当前教师评价体系无法准确反映“双师型”教师教学水平的问题,需重构现有教学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的创造性与积极性,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建立新型“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要结合教师的教学成果与教学实践,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全面准确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准。在评价主体上,涵盖学生评价、同行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维度评价主体,客观评估“双师型”教师教学质量,全面衡量教师的教学成果与教学能力。在重构“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时,要重视教学过程评价,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及时发现课堂教学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要运用正确的激励方式,鼓励教师持续提升专业技能,通过评选优秀“双师型”教师、设立教学奖励和提供职业晋升机会等方式,激发教师积极性,增强其对“双师型”教育的认同感和投入度。

四要深化校企合作,协同共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工匠精神引领下,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离不开校企合作。依靠校企合作平台,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优势,组织教师参观学习企业的生产管理流程,树立产业意识。职业院校应借助政府力量,由政府牵头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缩短培养周期,加快建设进度。为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在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过程中,职业院校应鼓励教师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为企业内部管理以及员工培养出谋划策,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确保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要定期组织由教育部门、职业院校、企业三方共同参与的考核,对参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员进行全面考评,检验建设成果,并结合考核过程与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筑牢根基。

五要强化优秀人才引进,注入新鲜活力。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为解决教师实践技能不足问题,必须加强优秀人才引进工作。针对目前职业院校受编制及待遇等限制的问题,可以采用公开招聘或兼职聘用的方式,吸引企业内部业务骨干、优秀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由于职业院校待遇较低,因此可以考虑引入市场机制,为兼职人员提供合理收入,以此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人员招聘方式上,可通过设立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聘请兼职教师、设置产业教授岗位、动态建立产业导师资源库等举措,吸引行业企业优秀人才到校全职或兼职工作。为进一步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高职院校要制定完善的薪酬与晋升制度,采取兼职任教、合作研究、参与项目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吸引行业企业优秀人才到校工作。

(作者系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投稿邮箱:news@gjnews.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Copyright @ 2013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监督投诉电话:029-63903896,或发邮件gejielwd1970@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