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2025年03月26日 星期三
第02版:协商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共融共舞”

​——来自西安市政协委员的建言之声

□ 记者 白瑶 满淑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随即,全国各地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积极部署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工作。对于西安而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如何更好地融合?创新链和产业链如何更好地对接?西安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上,杨阳、高鹏、高杨杰三位政协委员聚焦热点、把脉支招,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随着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落地,西安“双中心”建设加速成形起势,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城市集群排名大幅上升,企业研发经费比重创历史新高,技术合同成交额居副省级城市前列……”说起西安不断刷新的科技创新成绩单,西安市政协委员、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发展中心副主任杨阳如数家珍。

如何助力更多亮眼的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杨阳认为,要下功夫亮实招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重点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大金融对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有效对接的‘关口’,也是科技实力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我们要护航更多‘科技之花’就地扎根结出‘产业之果’。”

结合目前西安市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阶段性成果,杨阳建议,大力推广“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院所解题”的科研项目组织模式,加强产业化目标牵引。同时,依托大科学装置、国家级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组建专业化、市场化成果转化运营公司,建立“实验室基金公司基地”转化模式,促进科研设施开放共享、原创成果“沿途孵化”。“还可以借鉴上海经验,构建改革试点‘互助组’,开设‘训练营’,提供政策‘服务包’,建立‘技术交易直通车’、技术经理人‘资源池’,设立转化研究会,围绕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丰富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播撒‘阳光雨露’、输送‘成长养分’。”

科技成果转化往往要经历漫长且复杂的对接、试错和迭代过程,技术经理人在其中充当着“红娘”的角色。

“技术经理人作为链接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关键纽带,能够帮助科技成果与市场应用精准‘联姻’,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高水平复合型的技术经理人十分缺乏。”西安市政协委员、西安启迪之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鹏说。

高鹏建议,加强专业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依托高校开设技术转移相关学科,联合企业定制化培养复合型人才,建立省级技术经理人实训基地,完善市场化激励机制,畅通技术经理人按比例分享成果转化收益的渠道,激发服务积极性,吸引更多人从事科技成果的发现、培育和产业化,壮大技术经理人队伍。

高鹏认为,西安还应积极引导半导体、航天等重点产业链,联合陕汽、隆基等重点企业建设中试基地,以“概念验证中试基地”为支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应充分挖掘科研成果的应用场景,联合高校院所深度分析场景需求,构建“技术供给池”与“场景需求池”的双向对接机制,有效打通“实验室—场景应用—市场化”的转化通道,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

去年12月,西安市政协委员、西安市民进副主委高杨杰因工作原因前往深圳,在走访调研中,他了解到,深圳近年来全力构筑高水平人才高地,将人才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第一资源,围绕重点产业,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创新氛围越来越浓。

“把握‘双中心’城市建设契机,今年西安正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我认为西安可以向深圳等沿海地区学习借鉴,立足西安产业需求,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制定《西安市产业人才需求目录》,按产业紧缺度、技术前沿性分级分类引进人才,推动人才与产业精准匹配。”高杨杰建议。

为了用好人才、留住人才,高杨杰还建议,西安要构建人才服务链,以解决各类人才社会保障、住房安居、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等实际问题,制定“梯度化场景化”的人才补贴政策,如对基础科研人才侧重项目启动资金支持,对产业应用型人才提供股权激励、成果转化收益分成等,真正让人才“活水”奔涌流动。

“人才既要‘引’更要‘育’,在招引人才的同时,西安应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设立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专项基金,定向培养复合型技术领军人才。”高杨杰认为,西安还应在基础教育阶段重视培养青少年的科技素养,推进青少年科技人才发现和培养工作,为西安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积蓄后备力量。

投稿邮箱:news@gjnews.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Copyright @ 2013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监督投诉电话:029-63903896,或发邮件gejielwd1970@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