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首席记者 李荣)“到2035年,西安市现代化水网体系基本形成,市级骨干水网覆盖范围达到90%以上,实现‘南北调配、东西互济、全域保障’的规划目标。”这是3月21日记者从《西安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解读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据西安市水务局副局长魏鹏介绍,《规划》以系统提升全市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承接国家水网和陕西水网衔接,与西安国土空间规划衔接,系统提出了解决新老水问题整体方案,描绘了西安未来10至30年水务发展新蓝图。
《规划》依托引汉济渭调水、东庄水库供水等省级骨干水网调控,以渭河、泾河、沣河、黑河、浐河、灞河等骨干河流,引汉济渭工程南北干线、东庄供水工程南干线、李家河供水干线等骨干输水通道为“纲”,以区域水系连通工程和供水渠道为“目”,以水库、湖池等调蓄工程为“结”,构建“七干八水五河,一屏一环多点”的西安水网空间布局。
其中,“七干”是指引汉济渭南干线和北干线、引汉济渭中部和东部南北连通干线、宝鸡峡—泾惠渠输水干线、石头河—黑河供水干线、李家河供水干线,“八水”是指渭河、泾河、灞河、浐河、潏河、滈河、沣河、涝河,“五河”是指黑河、新河、皂河、清河、石川河5条重点河流;“一屏”是指秦岭峪口以上山区生态屏障,“一环”是指城墙外围护城河,“多点”是指已建成及规划的多个水库、湖池、湿地等。
《规划》的主要建设任务分为防洪保安、水资源配置、幸福河湖、智慧管水四部分共21类工程。
“西安水网建成后,将有效解决西安市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形成西安现代水网‘一张图’和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构建起水利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魏鹏表示,西安骨干水网将逐步发挥效益,可支撑供水受益人口约1700万人,现代化高效节水灌区有效增加,保护耕地约90万亩。新建及加固堤防约1000公里,主要山洪沟得到系统防治,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全面提升。“一屏一带,八水五河”的水生态保护与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智慧赋能水网管理体制机制取得重要进展,从工程“治水”向智慧“智水”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