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2025年03月19日 星期三
第02版:协商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贡献政协之智 彰显政协之为

——商南县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侧记

□ 实习记者 寇静 记者 王斌

通讯员 张茜

大道如砥,奋斗如歌。3月18日,商南县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来自不同界别的10名政协委员,围绕乡村振兴、民宿经济发展、打造康养慢城等事关商南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热点问题踊跃建言献策,彰显了政协委员在全方位推动商南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使命担当。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县政协委员沈稳国建议,分类设计乡村振兴路线图,编制乡村振兴建设规划,构建“农业+文创+旅游+养老”的发展模式,培育“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劳作变体验”的休闲业态,谋划村集体创办农民合作社、入股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入社会资本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等方面的政策举措,建立产业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的联结机制,培育“一懂两爱”人才队伍,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商南县工业经济发展跑出了“加速度”,实现了“弯道超车”,但也存在工业厂房及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县政协委员刘林博建议,成立商南县低效工业用地(厂房)盘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优质、达标、低效、闲置四类企业台账,分类施策处置,将盘活闲置低效用地纳入督查计划,通过月调度、月督查、季考评,建立清单化、闭环式工作机制,稳步推进低效土地(厂房)盘活工作。

“商南茶、食用菌、冷水鱼等产业,为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增收、农村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县政协委员梅恒祥建议,强化品牌意识,科学制定品牌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加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完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对接与协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民宿经济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县政协委员杨柳青建议,紧扣“中国康养之都”目标,构建“民宿+康养+文化”融合模式,打好政策“组合拳”,出台“点状供地”实施细则,实施“本土人才培育+专业团队引进”双轮驱动,建议设计“商南民宿”统一标识,定期举办“秦岭民宿文化节”,策划摄影大赛、短视频挑战赛等活动,推动乡村民宿健康可持续发展。

“构建高质量农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培养一个人才、壮大一个产业、服务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社会效益,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重要作用。”县政协委员田明林建议,通过加强农村劳动力专业技能培训、加强网络销售人才及平台建设、大力培养精尖职业人才、健全职业技能人才扶助机制等措施,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乡村振兴。

聚焦做强做大药膳产业,打造康养慢城高地。县政协委员耿华瑞建议,采用“政府+医疗机构+高校+餐饮企业”的合作模式,组建专家研发团队,建立研发中心,设立秦岭药膳发展基金,科学制定商南特色的药膳产业规划,开发系列药膳膳品,提升产品科技附加值;打造核心产业片区,发展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培育“医、药、养、食、游、健”大健康产业链、供应链、食品链,助力商南康养产业多元化、专业化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县政协委员张瑞建议,持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实行垃圾分类制度,持续推进创文、创卫、创园等相关工作,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和村民参与城乡融合项目建设与监督,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立足各地资源禀赋,深挖乡村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潜力,构建城乡联动的产业体系,实现就业岗位与劳动力的精准匹配,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如何促进物业提升服务质效,增加群众幸福感?县政协委员李革建议,出台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政策,设立行业人才奖励基金,设立物业服务创新项目专项基金,建立健全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规范物业服务企业的准入门槛和退出程序,引入竞争机制,制定本地物业服务标准规范,定期组织技能培训、管理培训与职业道德培训,实行智慧物业建设,建立健全业主委员会制度,畅通居民投诉渠道,不断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和水平。

“学深悟透‘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治理理念与方法,将其与商南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于构建有商南特色的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推进商南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价值。”县政协委员杨林建议,发挥党建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性作用,推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把党建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依法治理,以法治建设规范秩序,加强基层依法治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改善乡村精神风貌,营造崇德尚善、和睦相亲、和谐友爱的乡村社会风尚。强化科技支撑,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升村级事务管理的能力和效率,增强乡村治理动能。

投稿邮箱:news@gjnews.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Copyright @ 2013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监督投诉电话:029-63903896,或发邮件gejielwd1970@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