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至20日,第二十八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精神在西京学院全校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学校党建工作,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党建引领,把准办学治校新精度
办学31年来,西京学院一直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人格健全、基础知识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勇于创新,具有“匠心精神+艺术素养”的一线工程师或行业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和立德树人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带动和激励全校师生以昂扬的斗志、奋进的姿态和扎实的作风投身教育强国建设。
学校以“党委会第一议题、意识形态第一阵地、思想政治教学第一课、学生社区党建第一园地”为抓手,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
落实党委书记派驻制度,党委书记按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将“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写入董事会章程,校党委委员和董事会、校务会成员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确保党委成员全面参与决策、监督全过程。
二级学院实行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制定实施《西京学院二级学院运行管理规范》,对关键性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指向更加明确,“三重一大”事项由党政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分工协作、推进落实,鼓励二级学院大胆创新、努力实践,激发办学活力。
制定实施《西京学院基层党组织工作规程》,围绕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发展,设置13个基层党委、5个直属党支部和64个基层党支部,实现了党的基层组织和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全覆盖,考核评价、职称晋升等重要事项听取支部意见,有效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
思政铸魂,提升立德树人新成效
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健全“三全育人”体系,构建起“大思政”工作格局,并衔接一二三课堂,深化学生对思政理论的理解,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校将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建成党史教育馆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展两个展馆。同时,采用多元教学方式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效果,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目前,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
为充分发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先锋模范作用,学校大力推动党员先锋示范岗建设活动,设立学生党员宿舍示范岗,积极推进党员教职工进学生社区,引导师生党员当先锋、挑重担、展作为、作表率,用心用情用力护航学生成长成才。
以生为本,打造服务师生新范式
学校以“三个一切”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引领、优势成长”的学生工作理念为指引,建立起“学院+书院+孵化”育人空间,以“课程+实训+实战”为抓手,形成“创意、创造、创新、创业”相融合的教育生态。
为助力学生学习和成长成才,学校按照“完善功能、一室多用”的目标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在18栋学生公寓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多功能活动室近80间,根据学生专业类别,安排班主任、学业导师、专业课教师入驻,开展思政教育、学业辅导、心理疏导、专业咨询,在公寓楼各楼层设立党员示范岗,让党员发挥“带动身边、影响周围、辐射全楼”的引领作用。把“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成为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的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组织生活的园地、传授知识的课堂、宣传校园文化的窗口等“师生共学共进共同体”。
修好师德,彰显教书育人新风貌
强教必先强师。学校坚持党管人才,按需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用优秀人才培养更多优秀未来人才。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将师德表现贯穿教师日常管理和职业发展全过程各环节,在招聘引进、岗位聘任、绩效考核、职务晋升、职称评定、评先评优、表彰奖励等环节中提出明确要求。
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制定实施《西京学院教师师德师风考核办法》《西京学院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实施细则》等制度,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加大对失德教师的惩戒力度。深入开展师德专题教育,完善教职工荣誉表彰体系,将新入职教师宣誓及签订《师德承诺书》工作常态化,注重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引导。注重正面宣传和反面警示同向发力,积极引导广大教师以身作则、教书育人,践行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深耕教研,攀登学科建设新高峰
学校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匠心精神+艺术素养”为人才培养特色,实施思政示范课和精品重点课“双百工程”,构建起涵盖“一流课程、思政示范、一师一优”三种类别和“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社会实践”五种模式的课程体系。
为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学校研究制定了《西京学院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按需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着力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围绕乡村振兴及中小企业发展,瞄准“技术革新与人才储备”两大需求,通过人才链、产业链等多链条融合、项目化推进,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近三年来,学校解决相关企业技术问题1138项,西部地区就业学生9468人,其中陕西省内就业学生共8225人,乡村振兴一线就业占比达13%。在可控中子源关键技术研发上,学校研发的可切换智能液晶显示器实现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学校积极融入秦创原建设,成功转化项目61项,实现经济效益3024.78万元;“工程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标志着学校工程学科进入全球高水平行列。
面向新征程,西京学院将紧扣教育强国建设战略部署,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做好学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回答好“强国建设、高校何为”的时代命题,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西京贡献。(弓世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