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唐冰
新闻背景:秦腔艺术档案是收集、整理、保存、挖掘、研究秦腔艺术的重要载体,秦腔档案体系建设是实现秦腔传承保护的根本举措之一。此前,我省先后出台《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艺术档案管理办法》等文件,支持运用数字化存储手段系统记录和归档相关资料,鼓励征集、抢救、保护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的秦腔档案资料。
以唱为主、以念为表、以舞为形,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秦腔,是中国戏曲三大声腔系统之一,也是中国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2006年5月20日,秦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同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样,秦腔也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困境,尤其是在秦腔艺术档案资料管理方面。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民盟陕西省委会提交了《关于加快秦腔艺术档案资料管理的提案》,建议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和信息技术对秦腔艺术进行数字化体系建设。
在前期调研中民盟陕西省委会发现,我省秦腔艺术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依然存在管理形式不利于珍贵秦腔艺术资料的留存;容易受管理人员专业水平、鉴赏能力等限制,重要价值无法突出;很多有价值的秦腔艺术档案由于年代较久,没有专业存储环境,容易导致其毁损流失等问题。同时,我省虽在2014年建立了秦腔秦韵数据库,将我省部分秦腔艺术资料纳入其中,但此后却再未更新。
为此,民盟陕西省委会建议,建立秦腔艺术档案管理数据台账,全面摸清秦腔艺术档案底数,组织秦腔专业人员进行秦腔艺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并分类鉴别,杜绝秦腔艺术泛档案化管理。
面对资料流失的风险,对其进行数字化管理是当务之急。民盟陕西省委会建议,加快制定秦腔艺术成果保护数字化管理机制,重点对我省振兴秦腔40年来的成果进行艺术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组织秦腔艺术专业人员,进行档案管理知识培训,提高档案臻选和鉴别能力,保证秦腔艺术档案质量,减少资源浪费。与专业机构进行合作,建立数字化档案的管理系统,实现档案信息的整理、检索和利用功能,将秦腔艺术档案数字化处理并保存,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保障数字化秦腔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长期性,以便研究和借鉴。
在加强秦腔艺术成果保护的新技术应用方面,民盟陕西省委会还建议,借鉴腾讯成立的数字文化实验室戏曲焕新项目经验,利用AI影像修复技术自动检测和修复经典秦腔影像资料,解决其影像模糊、画面抖动等问题;利用AI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对戏曲历史、技艺、表演风格等重要信息进行自动分类、标签化和索引化等智能处理和整合,让秦腔艺术数字化为研究、教育和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对比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