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2025年01月14日 星期二
第03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1月13日,陕西省考古学会在西安发布2024年度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本报讯 (记者 张涵博)1月13日,由陕西省文物局和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陕西省考古学会主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承办的“2024年度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揭晓,富平石川河流域旧石器时代遗址群、长武谢家河遗址、富平长春遗址、宝鸡魏家崖遗址、隋唐长安城安化门遗址、西安北里王北宋范氏家族墓地入选。

2022年至202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在陕西中部、渭河北岸一级支流石川河流域(富平段)新发现12处旧石器遗址,并对其中的朱黄堡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这是该区域首次发现和发掘旧石器时代遗址。石川河右岸以周家庙沟遗址为代表,年代在距今60多万年至3万年之间;左岸以朱黄堡遗址最具代表性。朱黄堡遗址的发掘,发现有3处用火遗迹,出土26000余件石制品和500余件动物化石,绝对年代在距今30万年至4万年前后。石川河流域旧石器遗址群的发现和发掘,不仅填补了渭北中部广大区域旧石器时代遗存分布的空白,也将该地区古人类活动的历史从距今7000年前后上溯到距今60多万年前。丰富的文化遗存为渭北乃至黄河中游地区古人类石器技术演进、人类行为适应方式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新资料。

长武谢家河遗址位于咸阳市长武县冉店乡谢家河村,泾河支流黑河的二级台地。本次发掘主要发现有形制新颖的仰韶中晚期房址、独具特色的战国秦墓、意义特殊的东汉石板墓。其中,仰韶时期房屋基址形制较为新颖,特别是两个或多个圆形组合式房址的发现,为研究泾河流域仰韶文化房屋类型和聚落形态增添了珍贵资料。

富平长春遗址位于渭南市富平县庄里镇长春村,地处石川河东岸的开阔台地上。通过调查,初步廓清了遗址由居址区和大型公共墓地两部分构成,总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发掘表明,该遗址应是西周时期王畿东部一处重要的采邑性聚落,为研究西周采邑制度和王畿地区的社会和政治格局、国家治理特征等问题提供了新的典型案例。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文公(公元前762年)至汧渭之会营建都邑,但在史学界一直争议较大。宝鸡魏家崖遗址位于宝鸡市陈仓区千河镇魏家崖村,处于千(汧)河与渭河交汇处,遗址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以春秋时期秦文化遗存为主。自2022年开始,通过对遗址的持续发掘,发现有城址、围沟、墓葬、车马坑、夯土建筑基址、手工业废料坑等遗存。结合以往该区域的考古发现,基本可以确认魏家崖遗址为秦都邑的“汧渭之会”,这是近年来早期秦文化和秦文化研究的重大突破,对探讨秦人东迁关中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隋唐长安城安化门遗址位于西安市雁南二路与东仪路交叉口以西。安化门遗址的发掘,明确了一门三道的门址结构、规模及营建方式,新发现隋代的水渠、拦河堰、桥梁等遗迹,不仅为认识隋大兴城的格局,也为隋唐长安城的水利设施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西安北里王北宋范氏家族墓地位于长安区韦曲街道北里王村北,北距北宋京兆府约8公里。发现有10座可明确为北宋范氏家族墓葬,其余20座疑似其家族墓葬。这是继蓝田吕氏家族墓园后陕西境内再次发现的北宋士大夫阶层大型家族墓地,也是国内宋代考古的重要发现,为北宋时期家族墓地的埋葬制度和礼制观念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此外,入围此次“2024年度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有:汉文帝霸陵祔葬墓、泾阳小堡子西汉列侯墓园、西安贾里村墓地。

投稿邮箱:news@gjnews.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Copyright @ 2013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监督投诉电话:029-63903896,或发邮件gejielwd1970@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