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2024年12月09日 星期一
第04版:社会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邱冠嘉:“藕虾共生”打造新“钱”景

□ 实习记者 马尤翼 记者 满淑涵

北枕秦岭、南倚巴山,在安康市汉阴县的山坳坳里,澳洲淡水龙虾给山乡带来了新“钱”景。

这种来自南半球热带的“洋虾”,是如何一路北上、在远离海洋的安康安家的?这离不开陕西远方诗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邱冠嘉的不懈探索。

澳洲淡水龙虾由于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养殖效益高,一度成为我国广东、海南、浙江等沿海地区的新晋“特产”。而原本在台湾从事工程项目设计和城乡规划工作的邱冠嘉,退休后来到广州,因兴趣使然,开始了“澳龙”养殖之路。

几次北上考察,机缘巧合下,邱冠嘉发现了安康汉阴这块“宝地”。汉阴县境内50%的土壤中含有被称为“抗癌之王”“天然解毒剂”的微量元素硒,是全国优质有机富硒农产品最佳产区之一,这吸引了邱冠嘉的目光。

富硒大米、富硒茶、富硒猕猴桃……为什么不能有富硒龙虾?

看着山川秀丽、水资源丰富的汉阴,邱冠嘉有了将澳洲淡水龙虾“移民”此地的想法。2022年,在安康市相关部门的帮助下,邱冠嘉定居汉阴县,开启了探索富硒渔业的新路径。

如何让“澳龙”适应北方的寒冷气候,这是邱冠嘉面临的第一道难关。邱冠嘉说,澳龙养殖对水温有要求,它们适宜在18℃以上的环境中生长,温度一旦下降,便会增加死亡风险。为此,邱冠嘉通过技术手段不断优化养殖环境,克服水温、酸碱度、含氮量等难点,在中堰村流转了100亩藕塘进行规模化养殖。

采访中,邱冠嘉捞起手掌大的“澳龙”向记者展示。只见它们披着青蓝相间的“盔甲”,不断舞动着一对大钳子,摆出一副攻击的姿态,看起来十分生猛。

“你看,这就是我们培育出的第二代‘澳龙’,已经能适应10℃左右的生长环境,它的出肉率大概是传统小龙虾的3至6倍,堪称淡水龙虾界的佼佼者。”邱冠嘉自豪地说,他坚持原生态的养殖理念,日常喂养以南瓜、地瓜、玉米等天然食材为主,并添加黄芪、金银花等中草药,没有任何化学物质,确保养殖的“澳龙”品质上乘,“澳龙”也因此获得全国首个淡水龙虾双富硒认证。

今年仲夏,邱冠嘉投放了20万尾虾苗,从9月12日开始陆续出货,总产量超10万斤,他养殖的富硒“澳龙”壳薄、肉多、虾黄多,很受市场欢迎,每斤售价80元至120元不等。

邱冠嘉还在探索新的生态共养模式,他目前着手打造的新“虾塘”有些“名堂”。在凤凰山山泉滋养下,一排排梯田成为他推广“藕虾共生”模式的理想地,莲藕种植和“澳龙”养殖相结合,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藕塘能为龙虾生长提供理想的栖息环境,龙虾排泄物又为藕塘增加了有机肥料,促进了有益微生物的繁衍,从而实现了高效生态循环。”邱冠嘉进一步阐述了他在梯田中实施的多水层套养技术,除了“澳龙”外,他还科学混养了甲鱼、鸭嘴鱼、金草鱼等水生生物。“澳龙”从虾苗成长为成虾需蜕壳60余次,蜕下的壳又成为甲鱼等生物的食物来源。通过构建食物链,形成了生态循环模式,有效提升了经济效益。

通过企业、经济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合作机制,邱冠嘉的虾稻藕田套养模式为当地更多养殖户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与保价收购策略,切实提高了村民的亩均经济效益,产业覆盖中堰村10个村民小组,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50%。

对邱冠嘉来说,这里不仅是他的创业热土,更是他的温暖家园。

近日,记者走进邱冠嘉一手打造的硒望庄园,101大厦、日月潭、三杯鸡……台湾的特色建筑和美食等以俏皮的笔触在涂鸦墙上亮相,庭院中还种植着邱冠嘉特意从台湾移植过来的凤梨等农作物,与特色茶饮休闲庭院相映成趣,让游客能在此体验庭院式的台湾风土人情。

深入挖掘汉阴乡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文化底蕴的价值,开辟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新道路,这是邱冠嘉的心愿。对此,他多次邀请台商来大陆考察,探索多元化致富新路径。“我计划明年将‘澳龙’养殖规模扩大到1000亩,希望未来‘澳龙’可以成为安康的支柱产业。”邱冠嘉说。

投稿邮箱:news@gjnews.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Copyright @ 2013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监督投诉电话:029-63903896,或发邮件gejielwd1970@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