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记者 寇静 记者 王斌
通讯员 张楠
政通人和,路通业兴。如何织牢“四好农村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保障网,让一条条农村公路成为群众奔向富裕的幸福路?11月26日,丹凤县政协召开十届十七次常委会议,围绕“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 服务乡村振兴”议题协商议政,建言献策。
近年来,丹凤县始终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改变农村面貌、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提升干线路、建好产业路、美化旅游路、畅通村组路”工作思路,抢抓机遇,因地制宜,狠抓“四好农村路”建设,服务乡村振兴,实现了修建一条公路、带动一片产业、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目标。
“农村公路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四好农村路’助力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县委常委、副县长路漫游在介绍情况时表示,缺少资金、建设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直接制约了丹凤县交通事业发展。
如何让农村公路在方便群众出行的同时,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调研组建议,紧跟中省政策导向,持续做好项目谋划,提前谋划编制“十五五”交通运输规划,主动加强汇报对接,争取项目建设进入全省交通建设大盘子,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消危”行动,大力开展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提升工程专项行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
“目前,丹凤有庾岭、峦庄、花瓶子3个未通三级路的镇。”县政协常委王丹文建议,要对标乡镇通三级路和建制村通双车道指标,迅速查漏补缺,及早规划实施,全力提升路网等级;在新改建公路时要优先考虑越岭路段隧道方案,减少雨雪天气影响,着力打造“畅通、安全、舒适、和谐”的农村公路通行环境。
“我是土生土长的丹凤人,近年来道路交通方面的变化真是太大了,出行既安全又便捷。”县政协常委张利娜建议,要按照“一路一景、路景相融”的建设理念,设计多样化的观景路线,结合地形地貌打造特色景观,将当地著名的自然景点、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串联,为公路设计独特的名称和标识,建设特色的休息区和服务设施,提供餐饮、购物、休息等服务,吸引更多游客。
“一些乡村道路已不能适应生产生活需求,偏远乡镇村组道路过窄、公路建设与文旅融合不够紧密、管护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亟待解决。”张佳琳委员表示,修好一段路,往往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致富的门,要将农村公路建设与旅游、康养发展规划有效衔接,与产业、园区、乡村旅游等经营性项目实行一体化开发,不断提升乡村公路建设质量,为农村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助力乡村振兴。
“四好农村路”建好是基础,管好、护好是保障,运营好是目的。县政协专家智库成员李鸿波建议,要探索建立建制村道路管理议事机制,建立养护质量、数量与养护经费拨付相挂钩的工作机制,推行分段承包、定额包干、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加强公路管养村民自治,健全完善联合执法长效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运输服务保障。
围绕断头路、出境路、迂回路、连接路等策划包装项目,积极运用现代科技加强路网监测,加强群众农村公路管护宣传教育,持续加强路域环境整治……委员们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为“四好农村路”建设把脉问诊。
针对委员们的发言,到会参加协商的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等职能部门负责人认真倾听记录,面对面予以答复。
县财政局局长杨龙表示,发言中委员们提到最多的就是资金问题,下一步,县财政局将严格落实“两个纳入”,加大与省市财政部门对接,强化资金监管,根据年度新增财力情况及养护公路里程、成本变化等因素动态调整,为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做好资金保障。
县自然资源局局长陈博表示,将积极争取上级对历史遗留无审批手续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特殊用地等按现状调查认定;对经依法审批建设并通过竣工验收的县乡村道路进行勘测定界,按规范申请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保护国家路产,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能。
“为做好本次协商议政工作,切实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县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在县内找问题、县外学经验,并开展不同层次的座谈会,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使建议更有针对性、操作性。”丹凤县政协主席王舒表示,农村公路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设施,希望交通等相关部门认真汲取调研报告和委员发言中的好建议、好点子,不断推进丹凤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努力争创“四好农村路”国家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