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璐)11月28日,咸阳市三原县召开首届慈善大会,出台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实施意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慈善捐赠。省慈善协会、咸阳市慈善协会分别捐赠60万元款物、20万元款物,546家爱心企业、单位及2.8万余名爱心人士捐赠款物4781万元,49家爱心企业被授予“慈善事业突出贡献”荣誉称号。
省慈善协会会长吴前进出席会议并讲话。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刘维隆,省慈善协会副会长张文亮、赵浩义,咸阳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忠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甘宏文、市慈善协会会长张宗平,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刘勇锋,县委书记赵俊强,县委副书记、县长杨红刚等参加。
据悉,近年来,三原县累计募集慈善款物1.2亿元,建成慈善幸福家园114个、留守儿童之家1所、慈安便民桥53座,帮扶困难群众2.3万人次,推动三原慈善公益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赵俊强在致辞中表示,三原县将以首届慈善大会为新起点,牢记善事善为、落实善行善举、弘扬善风善念,树立崇德向善良好社会风尚,与社会各界人士共同营造“同心向善,泽惠池阳”的局面。坚持善款善用,强化法治引领,公开透明做好慈善工作,让捐赠者放心、受益者满意,努力为三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凝聚更多的慈善力量。
“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慈善事业的支持力度,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更多保障,全力营造有利于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李忠平说,长期以来,在省慈善协会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倾情帮助下,咸阳市慈善协会持续抓好资金募集、项目开发、慈善救助、志愿服务等工作,近两年来共募集资金2亿多元,用于扶贫济困、医疗救助、安老扶孤、助学资教等方面,为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共同富裕发挥了积极作用,全社会对慈善事业的认知度和认同感极大增强。
爱心企业代表陕西白象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帅在发言中表示,公司始终把“发展企业、创造价值”作为企业初心,把“造福职工、奉献社会”作为企业使命,积极参与扶贫助学、志愿服务、抗震救灾、脱贫攻坚、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回馈社会。
“社区将‘日间照料中心’与‘慈善幸福家园’建设融为一体,统筹规划发展,融合建设运营,综合开展关爱服务工作,推动社区老人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努力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老人感受到慈善的力量和社会的关怀。”受助单位代表城关街道南郊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潘荷对社会各界的关心爱护表示衷心感谢。
“此次会议规格高、规模大、成效显著,充分体现了三原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手笔,也彰显了三原县这块红色土地炽热的社会温度。”吴前进代表省慈善协会对三原县首届慈善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向积极参加慈善公益事业的爱心企业、单位及爱心人士表达了崇高敬意。
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力量。如何巩固此次慈善大会所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推动咸阳市及三原县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吴前进提出,要坚持政治引领,勇担慈善事业新使命。慈善工作者肩负着补充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的双重使命,要积极探索新时代慈善工作的路径与方式,以新思路谋划、新路径探索、新业态引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慈善事业新篇章。要巩固慈善大会成果,打造慈善促进共同富裕新模式。咸阳市尚未召开慈善大会的县(区)要从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高度认识召开慈善大会的意义和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召开慈善大会,把慈善大会作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奠基工程来抓。要创建高质量慈善幸福家园,开创慈善关爱新格局。三原县要在2025年实现村(社)慈善幸福家园创建工作全覆盖,就要抓牢筹措村(社)互助金、办好关爱中心这两个“牛鼻子”,通过广泛募集善款、办好老人幸福院,把好事办好办实,切实保障农村地区的老人能够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要线上线下并举,打造慈善募集新业态。咸阳市、县慈善协会要充分发挥“小额大众”的优势,开发慈善新动能、拓展募集新渠道,线上线下动员并举,切实打造慈善募集新业态。要推动“三化建设”,开创慈善救助新局面。咸阳市、县慈善协会要聚焦乡村振兴需求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策划实施项目,深入镇、村对慈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导;要夯实基层基础,加强省、市、县、镇、村五级慈善组织体系建设,把有情怀、有能力、有资源、有影响的干部吸收到慈善队伍中来,配好县(区)慈善协会班子、选好会长;建立健全镇、村两级慈善组织,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慈善工作网络,强化风险意识,扎实开展好慈善组织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全面排查整治工作,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慈善行为,做到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守土有责、守土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