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满淑涵 文/图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11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较9月上升0.3个百分点,为今年最大升幅,也是2023年3月以来最大升幅。其中,分项指数、分区域指数全面上升。
“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作为中小企业的‘领头羊’,专精特新企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省政协委员、陕西江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礼说,近年来,陕西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支持培育了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高、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基本形成了由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组成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这对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将起到积极作用。”
创新赛道上,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如何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助力中小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大潮中敢试、敢闯、敢创新?
王文礼认为,首先,要有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的中小企业,设立专项扶持资金,落实落细税收优惠政策,还可以适度提供人才补贴,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其次,建立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推出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和融资方案,积极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再次,要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产学研合作,让科技成果更多更好地转化为中小企业的生产力。此外,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全国工商联青年企业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工商联常委、陕西省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西安市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会长……多重身份让王文礼从丰富的企业样本中触摸经济发展脉搏,他深深体会到,近年来,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显示出强烈的创新意愿,并通过不断增强研发投入,取得可喜成绩。
自2018年起,陕西开始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023年全省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18万家,相比2018年翻了5倍以上;2023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120.76亿元,同比增长34.95%,其中,就地转化项目超过了一半,技术合同成交额相较2018年翻了3.6倍。“这些数据反映了企业在技术交易方面的活跃度,勾勒出陕西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加速曲线图。在此背后,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的多元化融资渠道,也有效助推了企业的创新活动。”王文礼说。
结合当前新生代企业家创新发展诉求,王文礼认为,要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可以尝试在更多的企业家社团组织,特别是在青年企业家社团中搭建创新服务平台。一方面,引导社团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对接,破解技术难题、交流创新思路;另一方面,精心组织开展一系列创新培训课程,提升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紧密抱团、携手发展。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进阶为“小巨人”企业,在细分领域赢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一些“成长的烦恼”在所难免。王文礼认为,这既需要外部环境的“阳光雨露”,也得靠自身“强筋健骨”。
“具体来说,在技术创新方面,企业应充分利用陕西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尽快就地转化,将‘研’值变为产值;在质量标准方面,要注重品牌建设,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在市场拓展方面,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等新渠道,关注‘四新经济’动态,拓展新的增长空间;在人才培养方面,要重视队伍建设,以‘定向培养’+‘精准招揽’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在管理优化方面,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