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之“黄”,实为泥沙,其中九成来自黄土高原。如何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一直是黄河沿线各区域非常重视的一个课题,尤其是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榆林市,在寻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一直把生态治理同黄河保护相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
榆林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自1998年获批国家能源化工基地以来,目前已成为我国“西煤东运”的腹地、“西气东输”的源头、“西电东送”的起点。榆林同时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3000年的边塞文化。
榆林是陕西经济发展重要一极,也是呼包鄂榆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2023年,全市GDP达到7091.4亿元,总量位居全国第40位、中西部非省会城市之首、呼包鄂榆城市群第一。榆林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十二五”以来人口规模和增量均居周边7个毗邻地市第一位。
榆林同时也是黄河流域重要生态功能区,林木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0.9%提高到现在的36%,将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多公里,建成2.2万余座全国最大的淤地坝群,年入黄泥沙量较新中国成立初期减少了59%,有效保障了黄河安澜。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颁布施行以来,榆林市委、市政府将法律规范转化为全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各项工作取得良好进展。
黄河战略法治保障更加坚实。为强化黄河保护意识,榆林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把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贯穿经济社会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利用主流新闻媒体阵地、世界环境日等重大节日节点,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向群众普及和宣传爱河护河、节约用水、水土保持等知识,引导群众守护黄河生态环境;每年召开领导小组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审议印发榆林市黄河战略年度工作要点,明确生态保护修复、污染防治攻坚等各类重点任务,精准有力抓好各项重点工作;强化跨部门、跨地区黄河保护协作,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河长办开展黄河联合巡河活动,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市生态环境局等八部门建立加强环境资源保护司法审判与行政执法协调联动机制,榆林、渭南、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协同推进黄河中游生态司法保护工作;制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督查制度,抽调市人大、政协、纪检等单位领导干部每半年开展督查,按季拍摄黄河警示片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进行警示教育。
生态屏障作用更加突出。榆林市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以黄河沿岸拦沙保水生态带等生态功能区域为重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审查项目准入条件;聚焦“东西南北中”五大生态空间,实施林业建设“十大工程”,探索带苗飞播等新技术,推进荒漠化治理;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印发实施《榆林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开展采煤沉陷区大核查;强化湿地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完成湿地样地和图斑调查监测任务,划定22处省级重要湿地边界范围。
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榆林市以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强化顶层设计,审议通过《关于推进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榆林市水网建设规划》,形成水资源管控体系,推动“水瓶颈”迈向“水支撑”;加快完善水资源配置格局,严格落实“四水四定”,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强化工业节水,现有297户工业企业和中型灌区接入陕西省水资源信息管理平台,规模以上企业将逐步纳入全国水资源信息平台管理;推进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五年行动,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分区域推广“六大节水模式”。
有效保障黄河安澜。为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榆林率先在全省成立市级水土保持委员会,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全市目标责任考核,更新市级洪水防御规程,建立跨境跨流域联防及信息共享机制以增强防洪能力,完成全市水库汛限水位核定,建成无定河全线综合整治定边源头区示范段、榆阳区鱼河峁镇农防示范段;市县一体贯通落实“四情”防御,水旱灾害防御取得阶段性胜利;贯彻落实河湖长制,大力推进河湖清四乱,开展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规模以下218条河流完成划界,河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榆林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3年中心城区优良天数达297天,实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县县达标、全域达标”,国省控断面平均水质、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五年实现负增长,测土配方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加大工业污染协同治理力度,开展黄河清废行动和排污口排查整治,实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三年行动,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单和污染(疑似)地块名单。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榆林文物保护利用成果丰硕,石峁、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清涧寨沟商代遗址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等相继开馆;非遗保护传承成效显著,获批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成功举办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陕北民歌音乐会实现全国巡演,横山老腰鼓、陕北秧歌、绥米唢呐亮相中国-中亚峰会和柏林国际旅游展览会;文化和旅游加快融合,累计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73家,榆阳、神木、佳县、绥德成功创建陕西全域旅游示范区,联合延安等四市成立陕西黄河文化旅游联盟,黄河文化旅游带加快建设。
从严整改反馈问题。为保护好“母亲河”,榆林市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放在压倒性位置,建立举一反三长效机制,以高度的责任担当意识严肃对待反馈问题整改;完成中央区域协调发展办反馈问题黄河晋陕峡谷段生态破坏问题整改,目前通过省生态环境厅现场核查,做好审计署审计反馈13个问题整改,按月调度推进问题整改;按月召开全市安全环保大会,启动林草保护、水资源保护利用、减碳降耗、固废综合利用、采空沉陷区治理“五大攻坚战”,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按季推进、按年考核,及时防范化解风险,力争用三年时间破解制约榆林高质量发展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