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首席记者 李荣)10月23日,记者从西安市政府召开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24年修订)解读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实现全市重污染天数逐年递减的目标,西安市生态环境局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完善了西安市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
据了解,修订后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适用于西安市行政区域内,预测可能发生重污染天气时的预警及应急响应,对不同污染物造成的重污染天气,采取差异化应对措施。其中,因细颗粒物(PM2.5)污染造成的重污染天气,严格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积极应对,应急减排措施依法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指南制定。因臭氧污染造成的重污染天气,及时向社会发布健康提示信息,同时加强对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排放源的日常监管。因沙尘、山火、局地扬沙等不可控因素造成的重污染天气,及时向社会发布健康防护提示信息,可视情况采取加强扬尘源管控等措施。
《应急预案》修订前后的主要变化,可以概括为:围绕1个目标,明确2种预警发布程序,调整3个等级的预警分级标准,优化4个领域管控。
围绕1个目标:通过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实现西安市到2025年重污染天数不超过5天,2027年重污染天数不超过4天,全市重污染天数逐年递减的目标任务。
明确2种重污染天气预警发布程序:市级预警和上级区域预警。市级预警为,西安市按自身预测预报与专家会商结果发布预警信息,相关部门同步发布本行业、本领域涉及的生产、生活秩序调整的相关信息。另外,预警信息发布时间由提前24小时提升至提前48小时,给市民、企业、施工项目留足调整空间。上级区域预警为,当接到生态环境部或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区域预警或提示信息时,若西安市预测会商结果超过区域预警等级,西安市将按照实际预警级别,发布预警信息;若西安市预测会商结果未达到区域预警等级条件,西安市将按照区域预警等级,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调整3个等级的预警分级标准:原预案有两个预警分级指标,即空气质量指数(AQI)或细颗粒物(PM2.5)浓度;修改后,只有空气质量指数(AQI)。预警级别从低到高依次为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
优化4个领域管控:主要体现在公共生活领域、工业生产领域、道路运输领域、城市面源领域等四大领域,取消了车辆单、双号限行的规定和学校停课的强制措施,明确提出实施企业环保绩效升级,绩效水平高的企业可以不受减排措施要求影响。新增橙色预警期间“严控煤电外输”和保障类企业协商减排。黄色预警期间,除特殊车辆外,禁止国四及以下重型和中型柴油货车(含燃气)、三轮汽车、低速货车和拖拉机在二类管控区上路行驶。按照预警级别,差异化实施停止涉及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建筑施工作业。另外,还新增了其他污染源减排措施,包括严禁露天焚烧秸秆、树叶、垃圾等,对污染物高值的重点区域实施驻点监管等应急管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