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记者 王雅 记者 韩永国
创新是陕西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底气所在。今年以来,咸阳市聚焦科技创新,坚持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双向发力,推动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更好发挥新型工业化引领和支撑作用,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取得新进展新突破。10月18日,咸阳市政协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围绕“聚力科技创新 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议题进行协商议政,为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汇智聚力。
围绕发展大局高质量议政建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人民政协的鲜明中国特色和显著政治优势,强调要健全人民政协工作制度机制,进一步发挥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能作用。这为各级政协履职尽责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新时代的政协委员,就要当好议政建言的‘示范者’。”市政协常委晁洁表示,应持续聚焦数字经济发展、秦创原项目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等重点工作,开展高质量的调研视察,积极提交高质量的提案,为改革发展出实招、谋良策。
如何有效提升提案撰写质量?市政协提案委主任王振龙认为,政协提案不在多而在精,提案要更加注重质量,反映情况要准确、分析问题要深入、提出建议要具体。他建议,召开不同层面的协商通报会、现场会、推进会,邀请党政有关部门领导通报工作情况,帮助委员拓展视野,使提案更具有针对性。
“高质量建言应围绕中心献良策。”市政协常委崔颖冀建议,紧扣“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改革任务,多做增进改革共识、贡献改革良策、监督改革成效、凝聚改革合力的工作。
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近年来,咸阳市委、市政府以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为承载,集聚创新要素、优化保障服务,有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不断取得新成效。
针对科技创新平台承载服务不力、科技创新成果与市场衔接不畅等问题,市政协常委胡平建议,建立市场导向的科技研发体系和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平台,定期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与交易会,促进科技供需双方精准对接。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市政协委员牛磊看来,应积极引导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动对接咸阳市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产品研发、成果推广、实验示范、中间实验的全链条创新设计,形成以产权为纽带,以项目为依托,各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同创新工作模式,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而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是关键。如何实施更加精准有效的引才机制,吸引高层次人才到咸阳创新创造?市政协委员段雅乐建议,大力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总结运用历届“人才兴咸”大会经验,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通过兼职、工作顾问等灵活方式引进高端人才智力资源。同时,建立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简化人才引进手续,提高人才引进效率。
按下创新成果转化“加速键”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咸阳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取得长足发展,但还存在可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较少、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数字化转型升级动能不足、要素保障未形成合力等问题。为此,市政协委员王宏建议,围绕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五大方向”,加强对接头部企业、上市企业、新锐企业,抢占人工智能、氢能、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产业新赛道,布局平台基地,打造未来产业新引擎。
市委常委邓晓凤认为,要促进“专精特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应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优势,支持“链主”企业与西安交通大学等“双一流”院校深度合作,持续加大与苏州、泰州等发达地市深度合作力度,聚力关键领域“卡脖子”工程开展技术攻关。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市政协主席李晓静表示,要把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动员起来、凝聚起来,助推更多项目、资金和人才向咸阳集聚,形成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强大合力。要提升履职尽责之能,不断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加强“两支队伍”建设,以优良的作风、务实的举措、崭新的面貌推动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听取委员们的发言后,市委书记夏晓中指出,全市政协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强化改革自觉,增强改革本领,汇聚改革共识,在推动改革任务落实中彰显政协担当、体现政协作为。要把握好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这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优势作用,在深化“三项改革”、招商引资、服务企业等方面持续用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