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记者 寇静 记者 王斌
通讯员 杨柳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如何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重要作用,以高质量专题协商议政助推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落地落实,更好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实际行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近日,洛南县政协召开十届十一次常委会议,围绕“实施‘千万工程’,加快和美乡村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议题进行专题协商。
今年以来,洛南县制定印发《关于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秦岭山水乡村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实行“一村一策”打造提升,推行“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多种经营”模式,保安镇黑潭村、古城镇草店村、景村镇御史村荣获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6%。
“洛南县和美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对照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思想认识有偏差、工作合力有欠缺、实效实用有短板、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县政协副主席刘涛代表调研组发言时表示。
“有韵味、有记忆的地方,才能让人记得住。”樊军峰委员结合前期调研情况建议,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和美乡村时,应根据各地自身的山水肌理、文化底蕴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少一些大拆大建、多一些风貌保留,少一些千篇一律、多一些乡土味道,让美丽乡村有看山望水忆乡愁的“看头”、有形式多样的“玩头”,让人有再来一次的“念头”。
李斯静委员表示,在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为引领,尊重乡村个性、发展条件与传统,更多地从细节入手,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小城镇。
“乡村振兴需要群策群力、共商共议。”何先锋委员建议,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建立激励机制,开展美丽庭院、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公婆、产业发展示范户、精神文明户等评选活动,鼓励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指导培训,培育发展农文旅融合新业态,以实在实惠的效果激励,带动群众支持、参与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最迫切的是要解决“人、钱、地”问题。张天宇委员建议,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招商引资以农副产品加工、草编、电子原件为重点的工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立健全各类激励政策,建立城乡融合社区治理机制,实施“新农人”培育计划,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吸引更多人才向乡村流动,用能人来治村、用强人来富村。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马小宁委员建议,立足资源禀赋优势,支持洛南核桃、豆腐加工企业开发多元化农产品,加大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洛味源”品牌宣传和推广,建立和完善联农带农帮扶机制,积极拓展“产加销”“农文旅”“医养康”融合发展新业态,开发就业岗位,拓宽创收渠道,把产业增值环节更多留在农村、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调研组建议,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深入开展“五雁工程”,深化“汉字故里旗正红”党建主题活动,加快县镇村三级社会治理中心建设,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活动,持续开展“厚葬薄养、天价彩礼、随礼泛滥、建房攀比”陋习整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会上,县自然资源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住建局负责人立足业务实际,围绕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剖析短板、查找不足,对全县“千万工程”巩固提升工作提出下一步思路举措。
副县长张玉到会听取协商意见,她表示,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具体明确、针对性强,对下一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将学习研究、梳理分类委员的意见建议,把会议精神和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带回去,尽快协调落实。
“实施‘千万工程’,加快和美乡村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是一篇‘大文章’,有许多问题需要持续深入研究探讨。”县政协主席李江峰表示,要更加充分地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和优势,深入调查研究,精准建言献策,广泛凝心聚力,为深化“千万工程”实践,建设“村美、人和、产兴、民富”的和美乡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