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诗意画卷里的秦风秦韵
  □ 孟宪春
  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最鼎盛的时期莫过于周秦汉唐。
  西周礼乐文化开创了中国传统文明的源头,秦统一中国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来政治社会体系的基础,汉代开通的丝绸之路打开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大唐盛世留下了中华民族最辉煌的一页。而周秦汉唐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志则是流传千古的锦绣诗篇。
  一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个“诗”是《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篇第一首《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据考证,这首诗的故事就发生在洽川之地,如今的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的洽川风景区。我们穿越时空隧道,重新回看三千多年前的《关雎》,湖心小岛之上,“雎鸠”是一种水鸟,头上长着美丽的羽毛,声音很动听。荇菜,是一种水生植物。雎鸠和鸣,清风吹拂,水波荡漾。一个小伙子在岸边徘徊,不停地向对岸望去,在看些什么呢?原来,对岸有一位贤良美好的女子在采摘荇菜。女孩美丽、温婉的样子,小伙子一见钟情,心想那便是自己未来的妻子了,立即上前追求,却被女孩拒绝了。诗中的美妙,不仅美在在河之洲、左右流之的清新,美在窈窕淑女,美在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相思想念,更美在琴瑟友之到最后钟鼓乐之的美满。这首诗得到了孔子的赞誉。
  二
  雁塔巍然立大地,曲江陂头流饮酒。唐朝诗人孟郊在《登科后》中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人孟郊两次科举考试落第,这次竟然金榜题名,就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挣脱出来,登上了人生的顶峰。所以,诗一开头就开门见山地释放心中的狂喜,说以往那种生活上的困顿和思想上的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此时金榜题名,终于扬眉吐气,自由自在,真是说不尽的畅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人得意洋洋,心花怒放,便迎着春风策马奔驰于鲜花烂漫的长安街道,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时的诗人神采飞扬,不但感到春风骀荡、天宇高远、大道平阔,就连胯下的骏马也四蹄生风。偌大一座长安城,春花无数,却被他一日看尽,真是“放荡”无比!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成,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
  曲江流饮,是古长安八景之一,曲江池位于西安市南郊、距城约五公里。它曾经是我国汉唐时期一处富丽优美的园林。曲江池常年两岸楼台起伏、宫殿林立,绿树环绕、水色明媚。每当新科进士及第,总要在曲江赐宴。新科进士在这里乘兴作乐,放杯至盘上,放盘于曲流上,盘随水转,轻漂漫泛,转至谁前,谁就执杯畅饮,遂成一时盛事。曲江流饮由此得名。
  三
  灞柳风雪是灞桥风光的一部分。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都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成为一种风气,为文人骚客所乐道。灞桥风雪从此被喻为关中八景之一。李白在《忆秦娥》中写道: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李太白落笔就写一个京城女子,在一个月照高楼的夜晚,被凄凉呜咽的箫声惊醒了好梦。“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秦娥从梦中惊醒,眼前只有照着楼台的月色;借着月色向楼下看,只见杨柳依旧青青,一如既往,不禁勾起往年在灞桥折柳,送别爱人那种悲伤情景的回忆。
  四
  站在西岳华山之巅看日出,迎着微微的山风,远眺关中平原如诗如画的风景,号称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西岳华山,西峰绝壁、东峰日出、南峰奇松、北峰云雾,名不虚传。
  每逢晴朗的早晨,华岳仙掌掌印如镀赤金,巍然矗立,光彩壮丽,观赏者无不叹为观止。李白、李商隐、韩愈等无数文人墨客写过许多吟颂华山的诗词和文章,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崖石刻多达上千处。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于淮西凯旋途中创作了《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诗中写道:“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诗中“荆山”“华山”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在凯旋者心目中,雄伟的山岳,仿佛也为他们的丰功伟绩所折服,争相奔来表示庆贺,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诗句生动形象。全诗节奏明快,语意爽直豪迈,情调轻松亲切,读来令人无比畅快,荡气回肠。
  华山古称太华山,为五岳中的西岳,以奇险著称,以陡峭险峻的小径、壁立千仞的山脉而闻名。华山山峰似一块块斧劈刀削的巨石组合而成,有“奇险天下第一山”“自古华山一条道”之说。登临犹如上天梯。游客到了“千尺幢”下“回心石”处,如无勇气,便会回心转意,望峰兴叹,悻悻而归。当年大诗人韩愈上了华山,结果找不到下去的路了,看见苍龙岭太窄了,尤其是云雾袭来的时候,更是如坠云里,最后写下绝命诗句,让后世人长叹不已!
  五
  西岳华山盛名天下皆知,它的姊妹山少华山也是历代文人骚客笔下的常客,少华山虽不及华山险峻巍峨,但却一点不输灵秀。少华山位于渭南市华州区城东南七公里处的莲花寺镇境内。据《山海经》《水经注》等史书记载,因其山势形状略低于华山,故取名少华山。自古以来,少华山以其雄险峻秀闻名于世,历代文人墨客赞不绝口。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光武帝刘秀、唐代大诗人杜甫、杜牧、张乔、郑谷等许多名人、英雄等在少华山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诗句。汉代张衡《西京赋》中有“缀以二华”,将少华山与华山相提并论。少华山小敷峪内的杜牧台是杜公桥东南山腰上的一个平台,位于小敷峪河东侧,与少华山隔河相望,因晚唐诗人杜牧曾在此作《望少华三首》而得名。当年杜牧站在古亭向小敷峪河眺望,少华山挺拔灵秀,峪内溪水涓涓蜿蜒北流,空怀报国之志的杜牧被如此美景所陶醉,创作了《望少华三首》七言绝句组诗作品:
  “身随白日看将老,心与青云自有期。今对晴峰无十里,世缘多累暗生悲。”
  “文字波中去不还,物情初与是非闲。时名竟是无端事,羞对灵山道爱山。”
  “眼看云鹤不相随,何况尘中事作为。好伴羽人深洞去,月前秋听玉参差。”
  组诗描写了诗人杜牧对少华山的喜爱之情,诗中运用衬托等手法,从“今对晴峰无十里,世缘多累暗生悲”透露出诗人自己因被俗事所累,不能与少华山长久相伴的失落情怀,这并不是杜牧追求的理想境界。他不过是借少华美景,寄情山水间,抚平受伤的心灵,“好伴羽人深洞去,月前秋听玉参差”是杜牧陶醉少华山的真实写照。这组七言绝句语言朴素简洁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后人传诵。
  六
  骊山晚照作为关中八景之一,深受世人推崇,尤其是深秋时节,满山红叶,更令人沉浸于“渭水秋天白,骊山晚照红”的诗情画意之中。骊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境内,属于秦岭支脉。相传,女娲在这里“炼石补天”,周幽王也曾在这里“烽火戏诸侯”。骊山下的华清池见证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誓言,演绎了白乐天笔下的长恨歌。“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白居易的这首《长恨歌》是歌颂爱情流传千古的诗篇,白居易一曲《长恨歌》道尽了人间的离合悲欢,唐玄宗初遇杨玉环的场景我们可以猜想,一定是玉环的舞姿惊艳了玄宗,也惊艳了整个盛唐。一眼万年,从此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传奇,赚取了多少多情儿女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