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渭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新篇章
  本报讯 (记者 李荣 樊星)7月11日,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化‘三个年’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渭南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晓勇介绍,渭南市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聚焦建设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渭南新篇章。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预计增长4.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
  上半年重点项目实现双过半
  陈晓勇介绍,渭南市始终把产业项目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力打好项目谋划、招商引资、服务管理“三场硬仗”。今年安排市级重点项目418个、年度投资610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150个、年度投资305亿元,占全市投资计划的50%。上半年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2%,顺利实现双过半。
  在招商引资方面,渭南市坚持“一对一”跟踪服务,每个县市区每年至少引进1个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渭南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等313个项目签约落地。强化项目服务,解决企业发展难题1750个,获批建设用地2.43万亩,连续4年市级重点项目市域内手续3月底前全部办结。
  全市工业投资增速全省第一
  聚焦产业转型,渭南市突出20条重点产业链,挖潜增效、补链强链,确保每年每条产业链落户配套企业1个以上。去年以来,圣唐乳业二期等38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华禹通泰等3户汽车企业实现整车出口,金隅节能2项典型案例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木王科技、科顺新材料入围国家级绿色工厂,海泰新材料等10户企业跻身省级隐形冠军名录,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1户。
  陈晓勇介绍,2023年渭南市工业投资增长34.1%,增速居全省第一。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居全省第一,今年夏粮生产再获丰收。乳制品等四大产业纳入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林畜渔业增加值连续4年居全省第一,富平县入围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合阳县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依托西岳华山等19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深挖消费潜力,强化文旅融合,上半年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34.5%和39.5%。
  新登记市场主体7.41万户
  在深化改革创新方面,渭南市聚焦新一轮秦创原建设三年行动,加快农业创新谷“一核+两翼+N产业链”平台建设,成立秦创原陕西科技大学(渭南)技术转移中心,大荔县获评全省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试验区,富平县入选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2023年秦创原创新驱动专项考核全省第一。有效发挥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带动作用,累计引进孵化企业103家,上市后备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三。
  陈晓勇介绍,渭南市着力打造政府诚信、企业舒心、办事高效“三张名片”,白水县帮办代办“政务蓝”、同心同办“零距离”等经验入选全省典型案例,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满意度测评位居全省前列。扎实推动“治企有方、兴企有为”三年提升计划,财政体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实施,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实现全覆盖,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非公经济占比达到48.5%,新登记市场主体7.41万户。
  聚焦六大重点领域强力控排
  在突出城乡融合方面,渭南市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统揽,先后实施重点城建项目195个,改造老旧小区130个、新建街头绿地广场23个、打通“断头路”13条,中心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用,合阳县、富平县被命名为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
  在坚持绿色发展方面,渭南市聚焦扬尘管控、油烟治理等六大重点领域,强力控排。截至7月9日,全市优良天数达到116天、同比增加10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133位。
  在增进群众福祉方面,渭南市聚焦群众关心关切,建成零工市场14个、零工驿站36个,新改建中小学、幼儿园31所,增加学位3.4万个,建成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22所,中心城区物业服务“一费制”全面落地,韩城市“四联调解”、富平县税费矛盾调解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陈晓勇介绍,今年,渭南市还启动实施了基础教育增量提质计划、“福地享老幸福365”行动等惠民工程,省十八运会场馆、“两院一中心”、市养老服务示范中心等重点民生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将不断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