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共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安康市政协五届十五次常委会议综述
  □ 实习记者 庞浩楠
  首席记者 唐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也是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设幸福安康的重要内容。
  如何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振兴乡村产业链?如何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如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6月28日,安康市政协召开五届十五次常委会议,围绕“加快建设安康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议题进行专题协商,凝智聚力共绘安康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安康市政协常委、市政协经科委主任杨宗斌在调研时发现,安康市每个县区都有自己的优势特色产品,石泉跻身“全国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汉滨的生猪、紫阳与平利的茶叶、岚皋的魔芋等产业,均已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典型。
  杨宗斌建议,要充分利用当地“土特产”资源优势,打造系列“土特产”产业链。要依托安康独有资源,建立县、乡、村产业联合发展体系,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当地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我们根据山村特点,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引入飞茑集、大乐之野等民宿头部企业11家,建成宁陕山珍专营店10家。”座谈中,安康市政协委员、宁陕县政协主席陈述勇向与会代表分享了“县镇村三级共建、农文旅三业共融、村企民三方共富”的宁陕乡村振兴模式的实践探索。
  据统计,截至目前,安康市已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830个,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88家。全市1581个村集体年均收益超10万元,占比88.8%,农民收入显著增长,为防止返贫、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生活的迫切需要。如何打破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桎梏,安康市政协委员、市政协社法委办主任王拥军从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短板、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等四个方面入手,抽丝剥茧,深入分析,逐一破题。
  就如何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结合赴江苏省考察学习“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王拥军建议,要加强统筹引领,围绕“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专项行动,突出“八清一改”,点面结合,全面开展卫生大清扫,环境大整治,实现村庄清洁行动全域覆盖;建设安全供水和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分类回收点等基础设施,提升居住安全性和舒适度。要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农民主体性和参与度,持续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必须意识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安康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民宗委办主任王应珍认为,要通过“政府引导、村委主导、村集体合作实施”的方式,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大力支持领办、创办、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形式,探索产业集中带动、项目集中引领、集体共同富裕的新模式。
  针对发展村集体经济中存在的收益使用方式陈旧、人才匮乏等问题,安康市工商联副主席胡晓山建议,要多措并举抓好人才引育工作,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根基。要紧盯“五大振兴”要求,立足村情实际,把村集体经济资金最终支配权交到村民手上,用好用活村集体经济资金;建立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消除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顾虑,逐步完善村集体经济收益使用办法,最大限度发挥集体经济收益价值,助力乡村振兴大局。
  座谈中,委员们直面难点痛点有见地,直陈意见建议接地气,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安康市政协主席周建功要求,安康市政协要坚持人民至上、共建共享的价值取向,系统思维、统筹推进的理念思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科学方法,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展现政协新气象、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