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靖边波浪谷:那一抹凝固时空的彩霞
龙洲丹霞 李爱亮 摄

  □ 曾德超
  丹霞的成分家家相似,丹霞的奇景却各有不同。
  我国是一个丹霞地貌众多的国家,其中不少让人叹为观止。如广东韶关的丹霞山,作为世界“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它是世界上已发现的1200多处丹霞地貌中发育最典型、造型最丰富、类型最齐全的集中分布区,其丹崖色泽如渥丹、灿烂似彩霞,美轮美奂,宛如仙境。再如甘肃张掖丹霞,位于河西走廊中段,丹霞地貌体量大、发育好、造型全,且岩石纹理丰富,以色彩艳丽、层理交错、气势磅礴、场面壮观而著称于世。那么,是否其他丹霞地貌就没有那么壮美奇绝了呢?实则不然,所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不同的丹霞地貌有不同的奇景,特别是2005年后才逐步进入大众视野的榆林市靖边县的龙洲丹霞,纯粹由旅游爱好者发现,其独特的色彩、线条、形态、构造之美独树一帜,似乎是一抹凝固了时空的彩霞。
  说起陕北,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望无垠的黄土高原和交错纵横的沟壑梁峁,十分苍凉,但那是新中国成立以前。现如今,经过人民群众数十年如一日的植树造林,陕北已经是绿满山川了,所以近二十年来,不少旅游达人走进陕北,去领略黄土高原上的另类美。2000年前后,有驴友不经意间在靖边县东南22公里处的龙洲镇闫家寨子发现了一处奇景,这里苍山环抱、绿水萦绕,方圆百里被奇异的红砂岩石所覆盖。那些高高袒露的红岩,一层层、一圈圈、一簇簇,好像凝固的奔涌往复的红色波浪;那些耸立在河谷地带的红色石壁,有的像丹狮啸天,有的像焰火升腾,有的像彤云飞渡,变幻多姿;那些依水而立的红岩,有的像锦鲤跃云,有的像金蟾戏水,有的像铜驼迎日,和碧绿如镜的平阔水面交相辉映,美不胜收。随着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各种美景通过一张张精美图片呈现给大众,使这里一时声名鹊起。
  纵观龙洲丹霞,主要分为火焰丹霞、赤壁丹霞、地心丹霞三大部分。
  进入龙洲丹霞,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火焰丹霞。此处的红砂岩色泽鲜艳,远看好像火焰山一样,所以叫火焰丹霞。
  这里是一大片地势相对平缓的坡地,顶部是广阔的黄土地带,而那些层层叠叠的石头就像从古老的黄土地里长出的凝固波浪一样,在光与影的渲染之下,异常鲜红。站在这一大片有倾斜度的火焰丹霞边,可以看到红色岩石的纹理线条流畅,蜿蜒婉转,呈现出一种波浪回旋状,有的像喷泉般纷涌汇聚,有的像层叠的波浪向上翻滚,此起彼伏地拍打着黄土岸,还有的像迸发的流水一般倾泻而下,注入前方赤壁丹霞的峡谷深处。在周边黄土的映衬下,整个景象艳丽如丹霞,壮阔似大海,既有油画的色彩,又有国画的写意,幻化成了一幅奇特的大美景观。
  沿着观光栈道行进,不久就到了流波台。流波二字取“行云流水,波浪翻涌”之意,在这里放眼望去,高处的“波浪”,汹涌澎湃,气势雄伟,似乎要用火热的激情感染游人;近处的“波浪”,条条圈圈,色泽温润,似乎要用地道的陕北歌舞打动游人;低处的“波浪”,层层叠叠,平滑流畅,似乎要用优美的身姿引导游人。这一切,构成了火焰丹霞区最精彩的部分。
  这里原本称作红砂峁,后来被摄影爱好者冠名为“波浪谷”,可谓十分贴切传神。据说,有到过美国亚利桑那州波浪谷的摄影爱好者看到此景后大为欣赏,认为这里相较于作为世界八大岩石奇观的美国波浪谷的色彩、线条、气势,有过之而无不及,应冠以中国波浪谷之名,后来名气日盛,整个龙洲丹霞景区就得了一个新名——波浪谷。有旅游专家总结,美国的波浪谷为红白相间,色彩变化不大;而龙洲的波浪谷则兼有碧、褐、丹、黄之色,奇、雄、雅、秀之形,景致之美,更胜一筹。
  顺着栈道继续下行,就进入了景区的峡谷地带。这里地势平坦、水草丰茂,有小溪从上游潺潺而过,冲积成一片与红色相映成趣的绿洲。从峡谷往上看,北岸的赤壁笔直高耸,巍然屹立百米,犹如刀削斧劈一样,远远望去,千姿百态、险峻奇绝,尤其是其中连续三段高不可攀的红色断崖,形成了巨大的天然回音壁,在此高声一喊,余音缭绕。南岸的黄土层与砂岩缠绕包裹,崖壁稍缓,在险峻处,造物主也留下了千古杰作,有的如各种动物从崖壁冒出头来,朝着游人搔首弄姿;有的红色雕像兀立崖壁,若有所思;有的蒙着厚厚黄土,如布满黄色皱纹的陕北老汉,静看风云变幻。峡谷两岸壁崖共同形成了独特的赤壁丹霞景观。
  沿着两岸继续前行,眼前别有一番天地,一条貌似峡谷的河沟横亘在前面。红色石头纹理全部呈流水状凝固,像一株株红色的冰挂,又似一股股封冻的岩浆,与沟底一湾湾流淌的河水、岸边一丛丛摇曳的芦苇,还有远处覆满绿色植被的山峁,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立体画,峡谷、赤壁、黄土、清溪、绿草在这里完美统一起来了,让人心旷神怡。不由得想起清朝诗人罗锦山的诗句:“崚嶒赤壁接云天,一抹浓红入望月。”
  顺着峡谷向南拐,景色迥异。在这里,仿佛置身于一个红色竖井,抬头望去,是高远的湛蓝天空;环顾四周,则是千奇百趣的怪石,让人目不暇接,好像走入地心一般,所以这里被命名为地心丹霞。
  地心丹霞有三个主要区域:飞波台、龙回首和一线天。从飞波台环望景区,流云飞霞,绚丽多姿,犹如乘坐在飞奔的波浪之上,可能这就是飞波台得名的原因,其东南的红岩峡谷,曲径幽深,岩石殷红,绿树青翠,红绿相映成辉。地心丹霞最壮阔的景点是龙回首,景致包罗万象,红砂岩怪石嶙峋,姿态万千,纤细的岩石纹路展示着沙丘沉积的运动过程,各色的纹理则展示着地质运动的奇观,在交错处和角落处形成了更加复杂与抽象的图案,描绘着大自然的杰作。一线天就好像红色砂岩中绽裂的一道细长缝隙,去承接自然的气息,去孕育光与影的画卷。穿行其中,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对这样的壮美景色,再看那些生长在此谷此崖的树木,不由得涌起“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的豪情。
  在波浪谷主景区之外,还有大片的丹霞美景,其中特别让人流连忘返的是水上丹霞。水上丹霞是一个湖泊嵌在丹崖赤壁间形成的特殊景观。远望,丹崖如红色船帆在水面漂浮;近看,赤壁直似刀削斧砍、异峰突起,与蓝天碧水相映生辉,别样壮美。
  这里独特的地质构造随季节、气候变化形成的不同美景具有多样性,尤其是在雪后初晴、阳光和煦,雨过天晴、太阳朝升西落时,红砂岩色泽更加鲜艳,熠熠生辉,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更加强烈。它所展现出来的风姿,就像一幅幅凝固岁月的丹青画,让人震撼。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龙州丹霞地貌景色同泰山、长江、黄河、天安门一起作为献礼视频,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使其更加闻名遐迩。
  再好的景色没有人文的浸润也会显得浅显单薄。龙洲丹霞不仅自然景色壮丽,人文底色也浑厚壮美。苍茫的黄土高原,在红色砂岩的自然雕琢下,犹如时光年轮,记录下亿万年的风霜侵蚀,沉淀出厚重的历史与文化。
  这里的龙洲古称龙州,通关中、扼晋陕、连漠北,以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龙州公社掀起了兴修水利的热潮,为了强调水的重要性,便在州字前边加了三点水,变成了“龙洲”。
  为何取名龙州?据说在远古时期,龙州是一个古湫(湖泊),玉帝派遣龙王守护,不管是天旱还是雨涝,水位不增不减,因此被命名为龙湫,后来人们嫌谐音不雅,便改名为龙州了。还有一个传说,当年轩辕黄帝在此征战,留下了很多遗迹,于是地名带上了“龙”字。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北巡朔方祭祀黄帝时在此建有行宫,始将此地命名为“龙州”,是当时汉朝三十六州郡中最北的一个州。“但使龙城飞将在”的飞将军李广曾镇守此地,阻匈奴于塞外,“龙城”或许就是当时的龙州城。
  北宋时期,陕西经略副使范仲淹为防范西夏,在此修建了新的兵营,人称“范仲淹哨马营”,其间他写下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著名诗篇。
  波浪谷不远处,明长城穿行而过,城旁建有龙州堡,它在榆林境内三十六堡中虽只是个不大不小的营堡,但却是延绥长城西路的第一座营堡,重要性不言而喻。龙州堡从戍边御敌到扼险据守,再到成为文化遗存,见证着一代代边城人可歌可泣的故事,延续着长城和古堡文化的坚韧生命力。遥望城墙古堡遗址,追古思今,感慨涌来,昔日的狼烟烽火、鼓角争鸣似乎仍未远去,唐朝诗人张巡的《闻笛》诗句也一行行在眼前浮现开来:
  岧峣试一临,虏骑附城阴。
  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
  门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
  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音。
  被称为“时间的年轮、大自然的指纹”的绝美波浪谷,承载着自然的馈赠,沐浴着岁月的洗礼,勃发着人文的积淀,处处散发着璀璨的光芒,也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一睹其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