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奋发崛起正当时
——宝鸡市陈仓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阳平铁路物流基地

    大窑饮品

    西镇吴山

陈仓印象

  五月的陈仓大地,风清日朗,生机盎然。从城市到乡村,从产业园区到田间地头,从项目建设现场到生产车间,处处呈现出你追我赶、比拼争先、大干快上的繁忙场面。这正是全区上下深化“三个年”活动,在新征程上砥砺前行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陈仓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坚持工业强区、实业兴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1年—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0%,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3.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1404元和18326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5.3%和8.7%。先后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等79项国家级荣誉。
   扬优势、强工业,产业集群积厚成势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业是龙头,是脊梁,是硬支撑。陈仓区立足26个行业大类、1500多个产品规格工业体系的良好基础,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紧扣宝鸡工业强市“15513”工程,强化链长统筹和链主带动作用,推动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轨道交通、食品医药、智能制造5大产业集群和钛及钛合金、轨道交通、食品饮料等9条产业链“沿链聚合、集群发展”,青岛啤酒、海螺水泥、奥瑞金包装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蓬勃发展,育才玻璃、通达建材、大丰燃气等一大批民营企业持续壮大,“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的链式集群效应明显。2023年和今年一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5%、22.5%,增速均居全市第一。全区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在全省31个城区排名中一直保持前茅,成功创建省级经开区。
  抓项目、优环境,量质并举速效同增
  坚持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组织经济工作,认真落实“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项目动态管理机制,全力保障项目快落地、早投产。近三年累计实施重点项目614个、完成投资480.52亿元。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全面梳理产业链关键环节,编制产业招商地图,以投行思维、链式思维、闭环思维,围绕五大优势产业精准延链、补链、强链,以专班抓推进、专人抓对接、专员抓服务做好项目全周期管理服务,中车时代、牧原集团等一批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安家落户,大窑饮品陕西基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完成主体建设。获评“2023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扎实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完成企业开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等20个“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全面推行“电子证照”,实现项目申请“零跑腿”,工程审批“无纸化”。建成“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电子政务外网五级垂直贯通。
  抓改革、促开放,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紧紧抓住创新、改革、开放三大动力因子,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着力增强发展的竞争力、持续力。立足宝鸡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主阵地,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宝鸡港务区建设发展,中欧班列(宝鸡—中亚五国)、西部陆海新通道公铁联运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阳平站成为陕西省内第二个中欧班列始发站,成功加入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组织中心,对外开放渠道进一步畅通。在全市率先成立秦创原(宝鸡陈仓)创新促进中心,秦川格兰德获批省级“揭榜挂帅”项目,虢西磨棱机入选省级隐形冠军、“头羊计划”培育库,群力电工、北方动力分别荣获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瑞熙钛业等4户企业单项产品荣获“陕西工业精品”,入选全省首批规上企业首席质量官全覆盖试点县区。瑞熙钛业、大地纺织等外贸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率先建成全省首家知识产权法官工作室,农民工维权“123N”工作联动模式受到人社部肯定,全省婚俗改革实验区中期评估名列11个试点县区第一,“35456”婚俗改革新模式在全省推广。
  优功能、提品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抢抓宝鸡中心城区“东进”战略机遇,落实中心城区建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区环境改造、城市治理上持续发力,滨河北路西段等“十大”城市建设项目建成投用,虢镇大桥、清溪大桥、陈仓大桥建成通车,形成六桥接高新的“南北畅”交通新格局,城市未来发展“骨架”进一步拉开,助推中心城区“东进”驶入快车道。相继建成渭河生态公园、千渭生态游园、北坡森林公园等打卡地,城区绿地率达到34.93%,人均公园绿地13.06平方米。围绕“产业强、农民富、环境美、农村稳”目标,紧紧扭住产业这个根本,建成10个万亩椒果示范园,蔬菜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成为全省典型。省级循环农业产业园成功命名,跻身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行列。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坚持文旅商体融合发展,先后建成大水川景区、九龙山景区4A级旅游景区2处,灵宝峡景区、吴山景区等3A级旅游景区5处,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3个,推出西山大环线游、周秦农耕文化游、山水观光度假游等3条旅游精品路线,连续举办五届九龙山杯生态半程马拉松赛,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023年全年累计接待游客突破千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6.6亿元,分别增长157.6%和86.8%。
  增投入、强保障,民生福祉更加殷实
  聚焦民生大事和群众急难愁盼精准发力,2023年民生总投入达到25.9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7.7%。全力以赴稳就业促创业,2023年提供就业岗位1.93万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93万人。核发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亿元。专班化解“世苑国际”“蓝光长岛”等房地产问题,“保交楼、稳民生”成效显著。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工作通过市级过程督导,新增两所公办幼儿园,学校布局和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高水平建设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区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深入推进更高水平平安陈仓、法治陈仓建设,荣获省级“平安区”称号。慕仪镇“五位一体”构建矛盾纠纷调处新格局经验做法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工作全面完成。香泉镇、南峪村成功创建省级林长制示范镇、村。虢镇污水处理厂准四类提标改造和10万吨扩容项目投入运行。县功镇金陵河流域治理项目、阳平镇渭河入河口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完工。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大道如虹踏歌行,筑梦路上再出发。新征程上,陈仓区将坚决扛起“勇挑大梁、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以敢为人先的拼劲闯劲、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展现新气象,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陈仓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