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优化支付服务 传递金融温度
  □ 记者 张璐
  近年来,我国移动支付飞速发展,走在世界前列。但由于老年人等群体习惯现金支付,部分外籍来华人员多使用银行卡或现金支付,支付服务包容性不足问题逐渐凸显。
  为更好满足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多样化支付服务需求,3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提出推动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支付方式并行发展、相互补充,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支付服务体系。为此,记者近日在西安进行了走访了解。
  “零钱包”解决找零难题
  “师傅,能找开现金吗?我们用不了移动支付。”4月8日,在西安市红会医院附近,一对老年夫妇拦下出租车,向西安市出租汽车集团“雷锋车队”的司机刘卫询问道。
  “没问题,我们现在都有零钱,你们快上车吧。”刘卫向他们展示了红色的“零钱包”,上面印有“中国银行”和“零钱包”字样,小包左下方印有大雁塔图案。
  3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联合省委网信办、省交通运输厅、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等单位,向西安市15457辆出租车发放人民币“零钱包”,刘卫就是发放对象之一。“零钱包”总金额为300元,由10张10元、20张5元、100张1元面值的人民币组成。
  “现在大多数人都使用移动支付,很少有人支付现金。但老年人及外籍乘客更多地使用现金支付,经常存在找零钱难题。”刘卫说,此次发起的向出租车行业发放“零钱包”的行动,有效解决了出租车司机找零难问题,极大提升了服务效率,让支付变得更加顺畅。
  “我们将继续为市民群众和国内外游客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刘卫说,每次使用“零钱包”时,自己都能感受到乘客的惊喜与满意。
  “我喜欢中国的支付方式”
  体验到便捷支付的还有来自瑞典的Martinsson。4月8日,Martinsson在北大街地铁站使用现金购买了去龙首原站的地铁票。
  “我的全名很长,在微信支付绑定银行卡时遇到了困难。”他表示,在使用支付服务时,最大的难点在于移动支付的不顺畅及语言障碍。如今,在中国银行工作人员和助手小程的帮助下,他不仅成功绑定微信支付,还兑换到一份“零钱包”。
  “感觉非常棒!这是我在中国第一次使用现金成功购买到地铁票。”他说。
  记者了解到,为切实解决外籍来华人员支付难问题,3月28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境外来宾支付服务示范区正式启用,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同步揭牌,成为继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之后全国第三个机场支付服务中心,以及全国第二个启用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的城市。
  该服务中心位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国际到达出口的正对面,提供协助抵陕外籍来华人员下载移动支付、ATM取现、货币兑换等咨询指导服务。
  为感受“移动支付+现金支付”双畅通服务,Martinsson当晚就选择下馆子品尝水饺,体验移动支付的快乐。“在瑞典,我们通常使用银行卡支付,没有中国的移动支付便捷,我喜欢中国的支付方式。”他说。
  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副行长刘焕竹表示,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全面落实落细省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相关工作部署,全面启动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专项工作,坚持现金兜底定位,从总量和结构上充分保障现金供应,现已在全省构建了包括280余家营业网点、845台自助设备、31家外币代兑机构及自助兑换机在内的多渠道现金服务体系,推出标准化、多样化人民币现金“零钱包”产品,保证各营业网点小面额现金无障碍兑换,为广大境内外客户提供快捷、便利、周到的本外币现钞双向兑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