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建在群众身边 暖到百姓心里
——全省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经验交流会发言摘登之二

  彬州市政协主席唐彩霞代表市政协:
  倾心服务群众 用好委员工作室新平台
  近年来,彬州市政协积极探索“1234”工作模式,全力推动委员工作室建设。目前建成委员工作室14个,吸纳入驻委员200名,委员覆盖率达100%,有效推进了政协工作向基层向群众延伸。  
  一、坚持党建引领,构建高效工作格局  
  一是争取党委支持。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放在首位,主动提请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推进彬州市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的实施意见》,争取每年20万元财政专项经费,为工作室创建运行提供有力保障。二是精心谋划设计。在社区、企业、单位原有场地的基础上,对其功能定位、布局设计等进行规划指导,确保工作室简洁实用、资源共享。三是发挥党员作用。以打造“同心”党建品牌为依托,优选党员委员担任界别工作室负责人,有效推动党建工作与政协业务相融互促。  
  二、强化双向联系,激发委员履职热情  
  一方面政协积极联系工作室。建立《党组成员联系党员委员、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主席会议成员联系常委、常委联系委员制度》,落实“五个一”组织体系,加强双向联系,增进沟通了解。另一方面工作室广泛联系委员。各工作室掌握进驻委员信息,推行微阵地、微服务、微协商、微监督、微建议、微积分“六微”工作法,方便委员就近履职。工作室发挥优势特长,相互借力、互为补充,引导委员跨界别、跨区域参加活动。  
  三、用好“三项机制”,助推委员履职尽责  
  一是用好管理机制。制定出台《委员工作室管理办法》等制度,从活动筹划、联建互促、外出学习等方面常态化管理,建立统一规范、责任清晰、运行有效的建管机制。二是用好督查机制。市委督查室将工作室建设纳入督查内容,定期督促检查,推动工作开展。市政协按照“月收集、季汇总、年评比”的方式,对工作室进行督查指导、推荐评优。三是用好宣传机制。创建《彬州政协》专刊,拍摄《委员风采》微视频20余期,多方位宣传彬州政协工作动态和履职亮点,传播政协好声音,弘扬社会正能量。  
  四、搭建“四个平台”,促进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各工作室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内容,促进委员学习跟进、思想跟进、认识跟进。二是搭建民意征集平台。工作室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倾听民众心声,了解民生诉求,让工作室真正成为“民情站”。三是搭建服务基层平台。各工作室密切联系辖区委员参与基层治理,用情用力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四是搭建建言资政平台。坚持把重民情、解民忧、惠民生贯穿工作全过程,鼓励委员积极参与调研视察、协商议政、提案督办等履职活动20余次,收集社情民意信息136条、提案67件,形成调研报告5篇。提出的乡村振兴工作要从重视产业延伸、文化引领、乡村治理等方面着手的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肯定,为彬州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  
  富平县政协主席王永丽代表县政协:
  发挥委员工作室优势作用推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富平县政协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履职理念,通过建设政协委员工作室,搭建委员履职平台,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一、建好委员工作室,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我们对全县237名委员按照界别设立了10个委员工作室,实现履职平台对所有委员全覆盖。一是强化党建引领,筑牢工作之基。突出政治引领,擦亮“红色基因 薪火相传”党建品牌,推动党建与委员工作室建设深度融合,让委员工作室的政治定力更加坚定、政治基础更加牢固。二是建立包抓机制,确保推动有力。建立政协各领导、各委办联系委员工作室的包联包抓机制,选配有组织协调能力、有参政议政热情的委员担任主任和副主任,做到有指导、有联动,齐抓共管,确保工作推动有力。

  二、管好委员工作室,联系服务群众“有温度”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印发《委员工作室履职工作规则》等制度,明确委员工作室在政策宣传、调研视察、提交提案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确保委员履职“有方向、有目标、有任务”。二是提升履职能力。县政协以工作室为单位,将全体县级政协委员和省、市住富平政协委员共252人,分四批次送往浙江大学、青岛大学、贵州长征干部学院、大连理工大学进行集中培训,不断提升委员履职能力和水平。三是激发履职热情。建立委员工作室“六个一”年度考核制度,对委员工作室开展考核评比。在县电视台开设《委员风采》栏目,对在工作室领导下做出突出贡献的32名委员进行集中报道,推动更多委员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三、用好委员工作室,联系服务群众“不打烊”  
  一是当好政策宣传的“扩音器”。组织委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让党的创新理论入心入脑。二是当好反映社情民意的“接收器”。工作室组织委员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让调查研究“链”接民意。按照县委《关于开展“喜迎二十大,我为富平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活动通知》要求,在县政协党组统一领导下,各委员工作室迅速行动,组织委员积极参与,《关于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等20篇调研报告被县委采纳。三是当好监督落实的“助推器”。工作室引导委员充分发挥协商监督作用,紧盯项目建设、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开展民主监督。其中,经济界委员工作室对顺阳河综合治理进行监督式调研,撰写的调研报告得到县委主要领导批示,相关意见被县政府采纳。四是当好一心为民的“服务器”。其中,民主党派委员工作室组织法律专家开展法律援助和普法活动,解答法律咨询200余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件。五是当好委员合作的“连接器”。促成了6家委员企业的合作事宜,支持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有力助推富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定边县政协副主席李蕊青代表县政协:
  履职新载体 服务零距离
 
  定边县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搭建“百姓家门口”的协商平台,探索出一条富有时代特征、政协特点、定边特色的基层协商新路子。

  一、打造履职“新平台”,开辟协商“新路径”  
  一是结合实际,分类指导。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搭台、各方参与”的原则,县政协以镇街、社区、界别、委员专长为依托,组建区域、界别、特色三大类10个委员工作室,形成“委员之家+区域+界别+特色”的委员履职平台组织架构。二是科学谋划,制定标准。坚持“统一部署、个性发展”原则,统一标准,科学选址,实现城区委员工作室“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全覆盖,为委员工作室规范有序运行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建章立制,注重实效。推进党的建设向基层延伸,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宣传政策、协商议事、服务群众等作用,将委员在工作室的履职情况纳入量化考核范围,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  
  二、把握履职“新使命”,展现尽责“新气象”  
  一是常态化收集民情民意。聚焦党政中心、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方面,委员工作室每月至少开展2次线下接待活动收集民意。搭建“智慧政协”系统,实现委员网上提交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开展线上线下联动履职。今年以来,共开展微协商20次,接待群众100余人次,收集社情民意信息80余条。二是多样化开展协商议政。采取面对面协商、线上协商及组织多部门联动等形式协商议事,提升建言质量。通过政协搭台,讲政策、解困惑、找共识,帮助基层破难题、寻根源、找办法,让委员履职“接地气”、基层协商“增底气”。三是一体化推进成果转化。通过党政点题-群众出题-委员荐题-协商解题-政府答题,形成全流程闭环运行,促进履职成果转化。今年以来,累计向市政协编报社情民意信息30期30条,向县委、县政府编报31期51条,解决民生问题10件,涉及产业发展、食品安全、道路维修等领域的许多意见建议得到相关部门采纳。  
  三、升华履职“新实践”,彰显委员“新作为”  
  一是司法一线护平安。法律服务委员工作室成立委员讲堂,联合县公安局走进定边二中开展送法进校暨“防暴恐”演练活动,进行普法宣传。二是医者仁心解民忧。医卫界别委员工作室开展“人民政协为人民,心系人民走基层”义诊活动,完成治疗34人次。三是急难险重显担当。马莲社区委员工作室在夏季暴雨期间,积极投身防汛工作,参与转移受灾群众56人,化解矛盾纠纷1件。

  下一步,定边县政协将在委员工作室布局上通过新增点位、广泛宣传等方式,进一步优化、细化、实化委员工作室功能定位,尝试“互联网+委员工作室”的数智化转型,促使政协履职平台更宽、工作触角更深、社会联系更紧,助推县域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洋县政协主席路建侠代表县政协:
  当好“三员”促履职 突出特色求实效
  委员工作室不仅是委员履职的平台,更是政协服务群众的窗口。我们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坚持“一室一特色”,发挥小平台、大作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政协委员就在身边。  
  一、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夯实思想政治基础,当好政策宣传员  
  加强对委员工作室的思想政治引领,建立县政协党组5名成员牵头包抓、5个专委会包联的联系制度。党组成员与专委会定期到工作室指导工作、参与活动。各工作室已经形成惯例,每次活动前必须开展党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凝聚共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各工作室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迅速掀起学习宣传宣讲热潮。文艺界工作室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土语、喜闻乐见的说唱,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群众中入脑入心。民革委员工作室在读书活动中,分享《红色延安的故事》《红二十五军在洋县》等红色故事,民革成员表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  
  二、发挥界别行业优势,书写暖心为民答卷,当好群众服务员  
  坚持“一室一特色”的工作思路,鼓励委员工作室发挥专业特长、资源丰富的优势,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热心回馈社会为民解忧,着力提升委员工作室的品牌影响力。洋县人民医院委员工作室每月都要组织政协委员和医院专家为群众义诊、举办健康讲座,把义诊活动选择在方便群众参加的居民小区、偏远镇村等地,为群众提供免费体检,深受群众欢迎。经济界委员工作室连续两年为缺少劳力的庞雪芹家庭义务插秧的故事,被人民政协报宣传报道。工商联委员工作室在洋县疫情封控初期,面对生活物资流通不畅的情况,及时为抗疫一线工作人员提供急需物资,彰显了政协委员为民尽责的情怀,受到各界广泛好评。  
  三、聚焦民生热点难点,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当好百姓联络员  
  各工作室扎实开展“双走进”活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农业界委员工作室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技术义务指导,对农户提出的朱鹮觅食损害秧苗问题进行微协商,并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商讨实现保护与发展、人与鸟类和谐相处的有效途径。洋州城区委员工作室建在县法院,以宣法普法、提供法律援助为特色,坚持开展民法典、公益诉讼、电信诈骗等法律知识及典型案例宣传,反复耐心提醒老年人要警惕“保健品诈骗”等新型诈骗方式,守护好养老金、救命钱。青联委员工作室的青年委员,深入企业、老城区调研,围绕城区建设、城市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等开展微协商,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30余条,充分做到“建言建在点子上,议政议在关键处”。  
  平利县政协主席陈俊代表县政协:
  “组”“室”融合建平台 创新履职提质效
  平利县政协创新落实省市政协部署要求,将委员工作室建设与政协联络组工作有机融合,推动履职触角延伸基层,有效提升履职实效。  
  一、标准化建室,搭好“连心桥”  
  一是区域建室全覆盖。全县以镇政协联络组为依托,组建起11个区域委员工作室;聚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分别组建了社区工厂和茶饮产业委员工作室;组建界别型和个人委员工作室各1个。二是统一标准高起点。明确“四有”标准,做到“六上墙”,建立完善了联系服务群众、参政议政人才智库、收集反映社情民意等制度,健全委员履职档案,促进履职制度化、规范化。三是选好用好召集人。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委员工作室建设全过程,严把委员工作室召集人关口,吸收地方贤达和精英参与,充分发挥党员引领作用。  
  二、特色化履职,办好“暖心事”  
  一是搞活“微协商”。聚焦主导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以及搬迁群众关心的“小库房、小菜园”等问题开展微协商,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二是提好“微建议”。建立驻室委员常态走访收集群众意见机制,通过委员工作室收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6条,一批如道路破损、路灯不亮、下水道堵塞、优化公交线路、安装红绿灯、关爱留守儿童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以解决。三是推进“微监督”。专委会牵头、委员工作室参加,运用带案视察、协商等形式,对校园周边零食摊位管理、公厕管理不到位等委员提案和建议办理情况“全程跟踪”,以协商式监督促进职能部门把意见建议办好办实。  
  三、广泛化联系,画好“同心圆”  
  一是当好政策理论“宣讲员”。按照“委员工作室+书香政协+微讲堂”模式,邀请群众参与,举办“委员邀您共读书”26期、委员“悦”读活动23场次、委员“微”讲堂7期,并通过小快板、院坝会、小喇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党的政策,传递党的声音。二是当好信访矛盾“调解员”。依托镇政协联络组,建立乡贤人才智库,实行驻室委员联系村社区和乡贤人士机制,利用委员和乡贤人士影响力,参与化解信访矛盾。三是当好服务群众“勤务员”。把委员工作室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纽带,组织委员开展送医药、送教育、送法律、送科技、送文化、送温暖活动,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四、精细化管理,树好“金招牌”  
  一是建机制。把委员工作室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推行主席会成员、专委会与委员工作室的联系机制,加强对委员工作室的联系指导和督促检查。二是保经费。筹措工作经费39万元,通过“以奖代补”补助各委员工作室,用于场所建设、办公设备、开展活动等必要开支。三是严考核。将委员工作室的管理运行情况纳入各镇政协联络组年度考核范围,将委员驻室履职情况纳入积分管理,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柞水县政协主席王博代表县政协:
  打造履职新阵地 贴心服务为群众
  柞水县政协坚持以“镇办全覆盖、界别重点建、委员常入驻、活动显成效”为思路,努力在“建管用”上下功夫,推动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服务群众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坚持高位推动,有力保障建好  
  一是“三包”责任抓落实。制定创建方案,实行县政协班子成员每人包抓1个示范点、委办主任包抓1个界别、镇办党委书记包抓1个区域委员工作室建设的“三包”责任制,确保了委员工作室建设有序推进。二是“八有”标准促建设。瞄准“学习交流园地、联系群众桥梁、社情民意窗口、协商议政平台、凝聚共识载体”的功能定位,落实“八有”标准,共享党员活动室、阅览室等资源,架起工作室标准化、规范化联系群众的“桥”。三是界别特色来“打底”。依托委员行业背景、界别领域、特长经验,在景区、医院、书店等地打造特色委员工作室13个,覆盖委员100名,打通了委员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二、健全管理机制,有序运行用好  
  一是建立联系机制促规范。推行“四联系四促进”机制,主席会议成员联系政协常委,促进常委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发挥;政协常委联系委员,促进委员参政议政、主体作用发挥;专委会联系界别,促进界别活动、彰显特色;专委会支部班子联系党员委员,促进党员委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带动全体委员驻室发挥作用。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强动力。制定委员履职积分制管理办法,鼓励委员多参与、多履职、多积分,让每名委员都有一份履职“明白账”。三是建立宣传机制激活力。坚持“有活动必有宣传”,开办委员风采栏目,每年集中推介10名优秀委员事迹,扩大了委员工作室知名度。  
  三、服务民生民本,有方创新用活  
  一是用智协商“民事”。围绕城区学校周边道路通行安全、高铁建设移民安置、高速出口拥堵等热点问题,开展“微议政”“微协商”27次,推动解决难题18个。二是用力化解“民难”。医药卫生界委员工作室开展边远村“问诊送药”7期,服务困难群众1697人次,赠药价值5.42万元;聚焦春耕生产,世纪兴农委员工作室组织农技培训3场次;教育共青团界委员工作室开展暑期关爱留守儿童活动3期,受益儿童139名。三是用情走访“民求”。开展政协委员基层大走访活动,走访慰问群众2600余人,开展义诊2200余人次。工商联等界别委员工作室38名委员捐赠物资价值60余万元。四是用心反映“民意”。通过委员工作室汇聚民情民意,反映社情民意220条,其中文化艺术界委员工作室《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建议》获得商洛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增强了基层政协组织的影响力。  
  省政协办公厅信息处处长杨凯代表省政协办公厅信息处:
  发挥“秦商量”平台作用 推动委员工作室向线上延伸
  新时代,省政协顺应数字政协发展大势,创建“秦商量”协商议政平台,探索建立线上委员工作室,以履职活动向网络拓展为抓手,不断增强委员工作室履职效能,通过试点已取得良好效果,实现了委员工作室全时空连线、线上线下同步展开协商议政活动的目标。  
  一、打造活动新阵地,丰富委员工作室成果  
  “秦商量”平台,是省政协立足“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推进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的创新举措。省级平台自运行以来,参与试点的市县政协建立的5个工作室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其中,宝鸡市政协、安康市政协分别围绕“学习《习近平正定足迹》全面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喜迎二十大 委员邀你共读书”“学习二十大 委员谈感悟”开展读书和学习活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洛川县政协、灞桥区政协分别围绕“推进洛川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都市新商圈 创建灞桥新品牌”等主题,开展小切口议题协商,为当地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汇聚合力。  
  二、优化升级平台功能,扩大委员工作室参与面  
  省政协刚刚召开的“秦商量”协商议政平台建设现场会,推动了“秦商量”在全省各级政协全面推广使用,实现平台在省市县三级政协全面贯通,线上委员工作室实现了“品牌共建、平台共用、成果共享、工作共进”。一是对平台进行升级扩容、整合部分模块功能、优化工作室界面,使内容更加丰富、操作更为便捷;二是出台了《“秦商量”协商议政平台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为建好、用好、管好线上工作室,发挥最大履职效能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扩大线上委员工作室的参与面,增加了各级委员留言模块、预留群众留言功能,使各级政协委员、各界群众都能参与到线上委员工作室的活动中来。  
  三、在“用”字上下真功,提升线上委员工作室效能  
  平台好不好、优势有没有发挥、目标有没有实现,关键在用。各市县政协在接入省政协“秦商量”平台后,线上工作室建设应在做实成势、做出品牌上下功夫、求实效。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做好委员培训,指导委员尽快熟悉各界面功能和操作方法;充分利用各级政协宣传阵地,不断扩大平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严格审批程序,依托“秦商量”平台,陆续将作用发挥明显、活动开展活跃、履职成效显著的委员工作室搬上“秦商量”协商议政平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发挥优势,利用平台认真组织开展活动,切实提升委员工作室建设质量和效能。四是增加力量、专人负责、加强指导和管理,建立委员工作室召集人制度,明确职责要求,强化对政协委员、各界群众的思想政治引领,确保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