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以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推动全省政协工作开新局上水平
——省政协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市县政协工作现场会发言摘登








  西安市政协主席王吉德
  创新机制提振精神切实破解薄弱问题

  政协工作问题在机关、力量在委员、出路在创新。西安市政协认真贯彻“搞活机制比增设机构更重要、激发活力比增加人员更重要”工作要求,不断创新机制、改进作风,深挖潜能、增添活力,推动破解“两个薄弱”问题取得新进展。
   一、创新制度机制,解决工作不成熟不定型问题。代拟《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措施》,由市委办印发实施。制定《协商工作规则》,对协商内容、形式、平台、程序等作出全面规范。市委、市政府、市政协“三办”联合印发《政协协商成果办理实施办法》,对协商成果报送、受理、督办、反馈、评估等作出详细规定。制定《大会发言工作规则》,提升政协会议质量。
  二、创新委员管理,解决工作力量不足问题。以界别为依托,按“学习、履职、联系、联谊”四个平台定位建设23个委员工作室。组建29个界别委员参加的“委员宣讲团”,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66场次。组织百名委员百场宣讲,集中宣传全市“六个打造”目标和八个方面重点工作。统筹全市政协系统开展委员活动日,成立市政协书画院,举办新春茶话会,评选表彰年度优秀委员、“十佳”委员等,广泛宣传委员履职事迹,有力扩大政协社会影响,激发委员履职积极性和荣誉感。
  三、创新机关管理,解决服务保障不力问题。深入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和清廉政协建设,持续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求,落实机关每日一小时集中学习、每两周1次专题讲座制度。对照“勤快严实精细廉”标准查摆整改问题,深化“依岗承诺转作风”“大调研大实践大练兵”“作风能力大家评”活动成果,机关干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廉洁意识显著增强。
   宝鸡市政协主席刘荣贤
  创新机制 激发活力 推动新时代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

  宝鸡市政协把“两个更重要”贯通落实履职全过程,以数提质、以商聚力、以能增效、以链带产,有力推动新时代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以数提质,打造履职新平台。积极参加省政协“秦商量”协商活动,积极构建宝鸡“秦商量”平台,形成“一网一端五平台”数字化体系,将“秦商量”平台向基层延伸,构建“有事多商量”的协商议政新载体。
  二、以商聚力,激发界别新动能。建立党建+界别工作机制,健全专委会联系界别委员、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等“六联系”制度。搭建界别活动平台,将全年16项重点协商议题细化分解,委员按界别领题、解题。今年以来,共开展界别活动160多次,服务周边群众1200余人次。
   三、以能增效,彰显委员新风貌。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开展9大主题活动。开展委员读书全覆盖、书香联动促履职、委员邀您共读书3大主题活动,推动书香政协读书外溢效应持续放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15项课题研究,让新思想新要求“飞入寻常百姓家”。坚持每年召开市县区政协联席会、党建工作推进会、政协系统运动会,上下联系更加紧密,委员活力竞相迸发。
   四、以链带产,展现政协新作为。市政协领衔推进宝鸡优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主要领导担任群长,9名市级领导担任产业链长,建立产业链“四单一图”,增强了政协工作聚合度。同时,把延链补链强链作为攻坚重点,主动深入企业、破解难题,有力促进了产业集群快速发展。聚焦机器人产业融合发展、石油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等聚集人气、拉动产业,“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更加彰显。
   咸阳市政协主席李晓静
  守正创新真抓实干推动咸阳政协工作提质增效
  近年来,咸阳市精心安排部署,加强示范推进,不断提振精神、创新机制、提升素质、改进作风,着力破解“两个薄弱”,推动市县政协工作呈现新气象新面貌。
  一、深入开展读书活动,加强思想引领聚共识。深入开展“书香政协”咸阳·正读书活动,创设“委员大讲堂、咸来读书荟、云尚正悦”三个载体,深入开展“六个一”活动。下大力气提升机关干部能力素质,先后在马栏干部学院、复旦大学等举办专题培训班,办好“机关小讲堂”,通过领导带头讲、专家辅导讲、干部交流讲等方式补短板、强弱项。
   二、积极搭建协商平台,不断创新载体提质效。注重把委员工作室建在工作一线,嵌进产业链、服务链,面向基层、联系群众。依托委员工作室建设,精心打造线下“秦商量·同心汇”,先后开展协商议政活动90余场次,征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260余条。
  三、着力打造智慧政协,坚持数字赋能促履职。市政协依托咸阳智慧城市平台,将大数据与政协履职紧密结合,建成了咸阳“智慧政协”平台,以“咸阳政协”网站、“咸阳政协”微信公众号、“智慧政协”数字化系统三大载体为支撑,设置委员管理、提案管理、远程协商等九大应用模块,政协委员平台上线率达100%。
  四、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持续强基固本激活力。建立了政协协商工作规则、提案工作条例、委员履职工作规则等10余项制度机制。建立健全专门委员会联系界别和委员工作制度、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加强专委会规范化建设,体现“专”的特色。建立健全市政协领导“三联三促”工作机制等,先后召开全市政协主席座谈会、全市政协系统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现场推进会等,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
   渭南市政协主席王晓军
  增“动力”激“活力”挖“潜力”着力破解市县政协“两个薄弱”
  渭南市政协坚持改革导向、创新理念,采取务实举措,持续探索和完善工作新机制,坚定立足大局发挥政协优势做好工作的决心。
   一、强本固基增“动力”,着力加强自身建设。探索创建“中心组+读书班”“中心组+集中培训”“中心组集体学习+自学”、线上与线下结合学等新模式,学思想、学理论、学业务。先后制定完善36项制度,构建起以制度为纲,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搭台、部门协同、委员参与的工作格局。深入开展“各项工作全市创优秀、履职工作全省争先进、特色工作全国出亮点”活动,“创争出”成为全市政协系统追赶超越、晒比拼超的工作品牌。
   二、守正创新激“活力”,着力提升履职成效。针对重大活动、重要会议人员不足的问题,强化与县级政协协同,加强与党政部门联动,吸纳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参加,借脑借力提高协商质量。选优配强委员工作室负责人32个,合理设计委员学习、活动频次,市县141家委员工作室先后开展了“喜迎二十大,委员在行动”“我为群众办实事”“主席委员接待日”“渭事”微协商等活动400多次,提出“微建议”500余条。
   三、整合资源挖“潜力”,着力发挥机制效能。优化“履职通”,建设“秦商量”平台,建立“六联系”制度,政协领导联系常委、界别、专委会、县级政协和工作室达100%,联系委员达30%。推进“小机关”实现“大服务”,有针对性地把资源、力量和服务向专委会倾斜。完善信息通报采用反馈表彰机制,推动了华山摩崖石刻保护、大寨村设立公交车站等问题得到解决。市政协文史、社情民意信息、宣传工作被省政协表彰为“先进集体”。实行一人多岗、交叉任职、科室整合、挂职锻炼、购买服务等方式弥补力量不足。
  安康市政协主席周建功
  主动作为 完善机制 创新载体 推动市县政协工作提质增效
  安康市政协突出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制度机制、创新履职载体,自觉把“两个更重要”的理念思路融入自身建设,着力提升履职之能,激发“干”的活力,促进了市县政协工作提质增效。
   一、争取党政重视,以主动作为夯实政治保障。坚持主动向党委请示报告工作,争取政协工作纳入党委工作“大盘子”。市委建立四大班子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政协工作汇报,研究解决突出问题,为市政协增设科室1个,置换事业编制4名,盘活行政编制6名。
   二、着眼队伍强能,靠制度机制管出常态长效。市县政协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着力提升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统筹推进制度“立改废”,新出台委员退出和暂停履职若干规定、主席会议成员走访看望和约见委员制度、委员履职评价办法、履职报告和述职制度等。市政协机关建立“学比述评”机制、年轻干部搭台压担制度,实行AB角和轮岗制度,让年轻干部在重点工作中担重任、挑大梁。
   三、完善载体平台,用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做亮“安协商”品牌,做实基层协商、一线协商、微协商,邀请群众代表参与政协重要协商活动,扩大协商覆盖面和参与度。打造履职“新阵地”,市县政协统筹建起各类型委员工作室183个,累计收集建议逾千条,协商解决矛盾纠纷问题百余起,组建政协智库、各界联谊会、书画院、文史馆,开展“书香政协·安康悦读”活动等,政协凝聚共识作用进一步彰显。理论研究“结新果”,在安康学院设立“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承接省政协委托研究课题。推行“县区政协工作创新案例”评选活动,组建全市政协宣传信息队伍,构建全市政协“大宣传”格局。
   商洛市政协主席王宁岗
  提质增效“五项举措”赋能破解“两个薄弱”
  商洛市政协突出活力赋能,强化五项举措,破解“两个薄弱”,推动政协履职提质增效。
   一、强基固本,锻造“两支队伍”。常态化开设“机关学堂”“委员讲堂”,实现了委员履职培训、政协干部练兵全覆盖。积极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一线培养锻炼干部,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二、建章立制,规范运行体系。制定了《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工作的重要举措》等,修订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办法、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等6项制度和机关办文办会办事等8项内部运行管理制度,构建起了权责清晰、程序规范、关系顺畅、运行有效的工作制度体系。
   三、灵活方式,推行委员“双组制”管理。探索推行了委员学习组、委员工作组“双组制”管理机制,将319名市政协委员按照所在区域划分组建14个学习组,按照界别划分组建7个工作组,明确了“双五个一”履职目标,全面激发委员履职热情。
   四、创新载体,建立“六大平台”。建立市县区政协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市县政协资源共享、平台共创、队伍共建、品牌共育路径。建立“书香政协·智慧读书”学习交流平台,形成了线上线下相衔接、读书履职相促进的生动局面。建立委员工作室“微协商”平台、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探索研究型、专业型、开放型、实用型的“四型”调研新模式,形成了高质量调研报告、议政发言,助力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有效施策。
  五、提升效能,开展“提质增效年”行动。围绕“积极发挥委员作用,助力一都四区建设”主题协商和年度协商计划安排,全面开展“提质增效年”行动,实行市级四大班子月度联席会议、市政府市政协联席年会和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周报告、专委会月汇报、县区政协季交流工作制度,力促履职工作质量全面提升。
   杨陵区政协主席梁战昌
  破解“两个薄弱”不断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杨陵区政协认真落实“两个更重要”和“四项要求”,着力破解“两个薄弱”问题,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坚持党的领导,找准解决“两个薄弱”问题的“定盘星”。重大事项、重点工作向区委请示报告,健全“政协党组+机关党支部+专委会党小组”的党建组织体系,注重为党员委员出题目、压担子、交任务,政协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持续增强。
  二、突出主责主业,搭建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大舞台”。采取“1+N”模式分组调研并撰写发言材料,协商成果由专委会跟踪督办、部门书面答复,常委会听取落实情况汇报,协商实效持续增强。建立了由镇(街)党(工)委副书记兼任召集人的镇(街)委员工作室,坚持“镇(街)命题、工作室解题”,助力推动重点工作。
  三、坚持多点发力,打好加强政协工作力量的“组合拳”。选聘8名青年委员志愿者服务专委会工作,探索“专委会+界别委员+委员工作站”的“三轮驱动”履职模式。每年开展1次委员集中培训,重要协商前开展专项培训,落实“严格履职”和“追责问责”的履职积分制管理考核制度,委员责任意识持续增强。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每月细化提出工作任务,主席会议每月“照单结算、对账销号”,各专委办每周晾晒工作成绩。
  四、强化工作创新,构筑提升履职实效的“发动机”。修订协商工作规则、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等制度18项,以科学合理的制度提升工作效能。每年确定2—3个重点调研课题,由委员和专家教授牵头,深入村(社区)、企业等基层一线调研,协商质效不断提升。着力打响“书香政协·杨凌乐读会”读书品牌,以5个委员工作站为主体,打造“五位一体”的委员读书群,推动委员读书与履职增效共融互促。
  韩城市政协主席刘革
  补齐短板破解“两个薄弱”内外兼修推动政协工作出圈出彩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令人倍受鼓舞,也为我们做好政协工作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底气。现就如何做好市县政协工作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争取党委支持,增添工作动力感。市政协党组主动向市委汇报政协工作,积极争取市委对破解“两个薄弱”问题的支持。市委主要领导连年到政协进行调研,参加政协重要活动,与委员、机关干部座谈交流,肯定履职成效,现场解决相关问题。
  二、聚焦协商主业,激发工作参与感。除年初制定的协商内容外,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即时开展“微协商”,每次邀请2-3名委员参与。以地域为单位在全市8个镇(办)分别设立委员工作室,将每月21日定为委员工作室活动日,政协委员通过下基层听取群众诉求,解决实际问题。成立了10个界别活动小组,定期开展学习、调研、协商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委员履职的使命感和参与感。
   三、力促成果转化,增强工作成就感。通过打造“桢商量”特色协商品牌,努力将政协“金点子”转化为发展“金钥匙”,将66名政协委员分别选派到全市22个部门担任特约民主监督员,深入推进民主监督工作。不定期开展委员成果落实情况“回头看”,及时对意见建议落实较好部门进行宣传,促进履职成果有效转化。
   四、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工作责任感。进一步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机制等40余项工作制度,加强委员和机关干部履职培训和考核管理。举办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辅导班、主题演讲赛、征文等活动,提升爱岗敬业积极性。召开各专门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不断完善委员考核办法,及时通报委员履职情况,让委员履职既有压力、更有动力,进一步激发委员履职责任感。
  (下转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