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强化要素保障 助力民企添“翼”
——省政协社法委调研民营经济发展侧记
  □ 实习记者 冯倩楠 记者 赵婧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三秦大地上,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好“三个年”活动精神成为各级政府机关、各界人士的“新作业”。
  2月20日至23日,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成第八调研组前往延安市,深入企业、直面民营企业家,为企业纾困解难。
  营商环境如何,市场主体最有发言权。“企业基本都有对口干部,好多事情解决起来比之前更加便利。”闭门座谈会上,延安百货大楼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学军说。
  去年以来,延安市宝塔区实施“无事不扰十不准、有求必应十必须”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助企纾困专项行动,将中、省、市、区涉及中小企业减税降费、招商引资、创业创新、财政金融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归纳总结,印发了《宝塔区助企纾困政策包》,营造了良好的“亲”“清”政商关系氛围。
  营商环境虽然得到了改善,但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好多是家族企业,经营者连股权架构都没弄明白,缺乏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长远规划”“贷款周期太短了,一年就得还款再重贷,有的项目还没回本”……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配置不均问题是民营企业家关注的重点。
  作为企业代表和省政协委员,洛川美域高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薛云峰对县域民营企业“留人”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政府应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选出技术和运营人才着重进行培养,同时设置奖补政策,吸引‘新乡贤’返乡创业。”
  “‘引才’要与‘提质’相结合,解决人才问题需要‘多管齐下’。”西安市社科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研究所所长周荣建议,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支持鼓励民营企业构建高效管用的人才激励体系、开通民营企业高级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从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需要出发,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等方式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主要表现在渠道少、金额小、期限短等方面。“要打通资本运行内循环管道,提高储户金融资产管理能力,提升金融服务区位经济发展水平。”省统计科学研究所二级调研员郭秦川建议,要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加快推进货币银行、资本市场、保险产业的建设与发展。
  “对特色产业可设置专项发展基金,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的担保公司。”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张建军说,经过评估后具有市场竞争力或发展潜力的企业,由政府和担保公司背书,获得资金支持。
  针对重大项目和工业行业企业融资问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曹栋建议,按照企业发展状况分阶段设置资金、财税奖补,在外部环境不明确、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建立对冲机制,把现货和期货结合起来,“比如,可以在黄金现货、石油期货、煤炭和能源化工现货之间形成一个对冲,从而降低行业运营风险”。
  在调研中,一条全自动选果生产线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当苹果经过选果线主机时,会有12组照相机对苹果进行360°全方位拍照、称重和红外线光谱分析。根据采集的数据分析苹果的瑕疵、重量、大小等,为每个苹果写上‘身份证号’,消费者可通过二维码查询溯源。”相关企业负责人介绍说,该设备出自法国迈夫集团——全球第一家创建电子分选机的企业。
  “当地民企创新能力不足,创造先进技术和设计高附加值产品、设备的能力不足。”陕西远景区域经济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敬说,同时,满足当地企业创新的环境支持尚不健全。他建议,应引导和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民营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发挥秦创原平台作用,在当地设立“政产学研用金”机制,鼓励创办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科技中介组织,引导其为民营企业提供科技咨询、技术推广等专业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