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花开中国 用奋斗展现“她”力量
  □ 记者 李彦伶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女性,她们或创业致富,或忠于职守,或默默奉献……她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用奋斗展现“巾帼”之美,用行动诠释责任担当。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我省三位荣获2022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殊荣的巾帼代表,让我们一起聆听她们背后感人至深的奋斗故事。
  蔡佳言:“金天地”里的“追梦人”
  “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不仅是初心的力量,更是奋斗的力量。我将倍加珍惜这份荣誉,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明天而努力。”3月7日,全国三八红旗手、韩城市金天地农业专家服务站站长蔡佳言感慨地说。
  出生于1983年的蔡佳言天生就有一股子“韧劲”,也正是这股劲让她从一个不懂农业的“门外汉”变成“农业精”。
  2015年,在西安创业小有成就的蔡佳言怀揣梦想回到家乡韩城,开启了创业之路。对于之前从未接触过设施农业的蔡佳言来说,一切都要从零起步。于是,她一头扎进田间地头,刻苦学习农业知识、棚内种植技术,熟悉项目审批流程、互联网推广应用。
  此外,蔡佳言还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及技术人员为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在受训人群中,女性占70%。同时,蔡佳言带领团队建立农产品数字供应平台,实现了优质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从枝头到舌尖的安全保障。
  历经7年多的辛勤耕耘,金天地农业专家服务站在蔡佳言的带领下,不仅发展成为一家年产值4000余万元,年研学接待量超2.3万人次,集果蔬种植、良种繁育、冷藏保鲜、农产品深加工、生态观光、研学旅行为一体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站点,还成为推进韩城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加速器”。金天地现代农业园区先后荣获“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陕西省女大学生创业就业示范基地”。
  侯红琴:用秦腔讲好陕西故事
  对于西安三意社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侯红琴来说,今年这个春天是最忙碌的,她带领百余位演职人员从大年初二开始,奔波5个点连续43天演出92场,所有的付出只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侯红琴出生于有戏剧之乡之称的陕西省周至县,从踏入戏门至今,她已与秦腔舞台相伴相随了近40年。1997年,西安三意社推出青春版《火焰驹》,侯红琴在剧中饰演女主角黄桂英。与生俱来的天赋,加上长久的学习与积淀,让侯红琴的表演在“黄桂英”身上完全爆发,也正是这部被认为是西安三意社“看家戏”的作品,让侯红琴一举夺得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我们应珍惜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用心用情创作出更多的文艺佳作,用秦腔讲好陕西故事。”侯红琴说,这是自己从事秦腔艺术表演事业的初心,也是几十年来始终遵循的艺术原则。
  从当初的“戏曲小丫”,到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再到百年三意社的掌门人,侯红琴说,在她的人生中,秦腔早已融入血脉。在她的带领下,西安三意社先后创排出《七步寺》《司马迁》《陕北往事》等多部秦腔剧目,多次荣获陕西省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为秦腔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张淑珍:将一片茶叶做成毕生事业
  “前几天,我到一个茶农家串门,他激动地拉着我的手紧紧不肯松开,说去年他家种植的茶叶收入了三四万元,家里生活越来越好了!”3月7日,被誉为“茶叶奶奶”的商洛市茶叶研究所名誉所长张淑珍告诉记者。
  今年86岁的张淑珍用60余年的辛勤耕耘,开创了商南县茶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历程。
  1961年秋,刚从西北农学院毕业的张淑珍主动要求到条件最艰苦的商洛地区工作。张淑珍在与当地一位领导交流时得知,山区群众可以通过卖茶增收,这令她茅塞顿开,随后便产生了试种茶树的念头。因商洛地区没有种茶的历史,张淑珍努力了两三年都以失败告终,这让她无比痛心。
  北纬33°真的难以逾越?天生不服输的张淑珍偏偏不信这个邪。第二年春天,张淑珍请来外地的茶农进行指导,终获成功。1972年,张淑珍参加全国茶叶种植现场会,让她大开眼界,也大受启发。于是,她决定动员山区群众一起扩大种茶面积,通过种茶增收致富。
  1975年,由张淑珍创办的茶坊茶场首次向国家上交了500公斤商品茶,商南县从此结束了无茶的历史,也将茶叶产地由南向北推移了200多公里。到1976年,商南县的茶园面积达到2.7万多亩。经过多年发展,商南县目前已有茶园25万多亩,年产茶叶5000吨,产值达9亿元,带动2.4万脱贫户致富增收。
  为此,张淑珍先后获得陕西省劳动模范、省三八红旗手、全国劳模等140余项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