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助力县域经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提案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专题调研侧记
   □ 记者 李彦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疫情反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近三年来,受疫情影响,国内外经济形势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严峻形势,民营企业如何冲破藩篱,实现高质量发展?2月13日至16日,围绕如何推动县域经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省政协提案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组成第二调研组,赴宝鸡开展专题调研。
  调研组先后来到企业生产一线和社区进行走访摸底,详细了解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倾听群众“急难愁盼”。
  在陕西汉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抢抓工期;在凤县绿能新材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将废弃矿渣及边角料回收再利用;在凤县平木镇白蟒寺避灾搬迁安置社区,一栋栋漂亮的两层民居整齐排列……
  近年来,宝鸡市紧紧围绕“一四五十”发展战略,坚持“4321”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切实推进生态化转型,用真金白银支持民营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仍面临着量质不强、人才流失和融资难三大问题。”在闭门座谈会上,民营企业家们直陈问题。
  宝鸡市兴宇腾测控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谭蓓说,公司是传感器生产企业,一直面临人才短缺问题,希望政府能够出台相应政策,帮助企业解决技术人才不足问题。
  “中国未来的苹果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应该是企业作为孵化平台规模化栽植,统一采购销售,通过县域品牌化运营,建立完整的产销全产业链对接全国市场,实现互利共赢,以苹果产业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木美土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镇手拿一颗红彤彤的大苹果开门见山地说道。
  和氏乳业集团是一家集饲草种植、奶畜养殖、乳品研发、智能制造、食品检验、精准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集团化乳制品民营企业。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受交通区位优势弱化等因素影响,企业研发人才引进难、留不住等问题依然存在。
  “政府应把民营企业家当自己人,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建立经常性沟通交流机制,在经济政策制定、重大经济活动中让企业家充分参与,政策就会接地气,企业家就会有归属感,这也是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有力举措。”省政协副秘书长贾正兰说,应出台针对性措施,让人才更有参与感、获得感。
  民营企业主要从事农业初加工、中低端制造业、传统服务业、房地产及建筑业,产业附加值相对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弱,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员占总员工的比重不足6%,55.63%的企业没有研发投入,80.13%的企业没有专利。
  为推动宝鸡民营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宝鸡市积极落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和宝鸡市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5+N”系列政策,加快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支持民营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信贷投放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健全人才服务机制,创新完善服务保障能力。
  截至目前,宝鸡市私营企业总数达到7.44万余户,市场主体达到30.22万户,涌现出了东岭集团等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成为引领宝鸡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郭社荣建议,应把培育发展首位产业和优势主导产业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立足资源、环境、发展基础,以扩总量、育品牌、强聚集为抓手,培育壮大一批县域龙头企业,持续优化县域产业布局。
  “建议设立民营企业纾困增产增效专项资金贷款,降低民企贷款融资利率,鼓励金融机构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针对民营经济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宝鸡市政协副主席明涛建议。
  针对政府出台的惠企纾困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不够等问题,调研组建议,政府在出台政策的同时,应面向社会及时发布惠企政策,让民营企业及时了解政策信息。同时,要加强对新生代企业家的教育引导,有针对性地开设专门培训课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新生代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