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扎根黄土地托稳“中国饭碗”
——记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西安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薛强
  □ 记者 李彦伶
  “最近天气不错,从6月2日开始,我们已大规模机收,今天投入三台收割机作业,计划300亩小麦全部收割完成。”6月7日上午,在西安市高新区五星街办河迪村的麦田里,记者见到了西安市长安区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薛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85后经济学硕士,毕业后的薛强没有留在城市,而干起了端牢“中国饭碗”、出好自己力这一件事。
  从“硕士”到“农民”
  “我的父亲是‘全国十佳农民’,他一生深爱着秦岭脚下的这片土地,受父亲的影响,我注定要与这片土地结下不解之缘。”薛强说。
  中等身材,皮肤黝黑,头戴一顶草帽,眼前正在一片麦地捡拾一串串麦穗的人,就是有着“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全国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荣誉称号、西安市长安区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薛强。
  2012年,从西安工业大学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的他毅然返乡,从父亲手中接过管理农机合作社的工作。
  起初,为了与农户好打交道,薛强从不向主动向别人透露自己硕士研究生的身份,他虚心向农民、专家、技术员请教,不会做,就亲自搞起试验田。
  薛强每年做百余个作物品种、农药、肥料、农机具对比试验,还曾农药中毒,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梦想。凭着这股子“钻”劲和“韧”劲,薛强硬是把自己从经济学硕士历练为具备专业农业管理经验的职业农民。
  多年与薛强合作的收割机手任方感叹道:“我们怎么也想不到一个经济学硕士讲起农业来头头是道,背后的付出可想而知,他的精神令人佩服!”
  土地托管 促农民增收
  “目前合作社土地托管面积为3万亩,每年病虫害统防统治11万亩,还有1.5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此外我们流转了3000多亩地,用于种植粮食。”薛强说,托管的土地覆盖长安区6个乡镇20余行政村。
  大量青壮年进城务工,导致土地无法得到有效种植,这让薛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很快找到了合作社发展的新路径——土地托管。
  据了解,目前该合作社每年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上门回收托管区小麦良种及优质小麦600万斤以上,促进农民增收90万元,带动相关产业年增加收入100余万元。
  此外,薛强还对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注入了年轻的血液和活力,合办村集体“粮食农场”。
  2018年秋播,薛强与长安区引镇街道胡家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合办村集体粮食农场1000亩。农户以土地入股,享有分红。
  2020年6月,胡家寨村粮食农场1000亩小麦平均亩产量全部超过1000斤,较上年每亩增产300多斤,每斤小麦按照1.1元,每亩地给农户的保底加分红款为919.75元。
  “土地托管的效率是非常高的,托管前这家不收那家不种,收割机、播种机来回绕路,托管后实现了规模化经营,降低了种地成本,提高粮食产量。一亩地增产200多斤,成本可以减少200块钱,一亩地的效益比未托管提高四五百块钱。解决了外出打工农民的后顾之忧,提升了耕地利用效率。”
  “机”“技”融合 助力粮食安全
  “使用收割机一天下来能收割60亩,每亩80至100元不等,一年下来增收10余万元!”收割机手王军高兴地说。
  今年46岁的王军来自汉中,从事农业机械化收割有8个年头了,4年前开始和薛强合作,随着合作的深入,实现了致富增收。
  “合作社每年定期对社员和机手进行专业培训,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社员参加合作社后,农机作业比自己独立操作多盈利20%以上。”收割机手刘军表示。
  据了解,由于充分运用先进的新型农业机械和实施土地托管,机械耕种效率提高50%,机械收割率提高40%,机械油料消耗降低20%左右,农机户效益提高30%以上,年亩均增加收益180元以上。2021年,该合作社在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塬等地托管土地1万余亩,平均亩产1100斤,比农户产量高200余斤。
  “在旱塬地无灌溉条件下,我们运用旱作农业新技术、新机具,实现了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希望长丰合作社的模式在中国能遍地开花,真正发挥出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为保障我省粮食安全发挥更大的作用!”谈及未来,薛强坚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