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委员说·关键词“做大做强陕西文化产业”
  新时代新机遇,如何进一步激发陕西文化创造活力,推进陕西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对此,委员这么说——
   张阿利:促进“影视+文旅”融合发展
  “仿佛一瞬间梦回唐朝!”“五一”前夕,中国首个沉浸式唐风市井生活街区“长安十二时辰”在西安建成亮相。该主题街区完整复刻《长安十二时辰》剧中场景,假日期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打卡”。
  “‘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是将影视剧IP转化为文旅项目的行业样板。”省政协委员、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张阿利说,“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完美结合剧情、人物、道具、故事特色,让游客穿梭在唐风场景中体验长安,实现了从“观戏”到“入戏”的转变,以沉浸式体验满足了人们对唐文化体验的新需求。
  “影视与文旅的融合发展已成为潮流趋势。”张阿利认为,发力“影视+文旅”融合发展新赛道,不仅能丰富影视作品的取材内容,延伸影视产业生命周期,而且能为当地文旅产业带来新的活力,带动文旅产业价值升级。
  “‘影视+文旅’为西安打造出生动的文化名片。”张阿利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举例说,正是因为热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的深入人心,使得大批观众隔着屏幕对古城西安心驰神往,由此建成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让广大观众通过深切感受唐朝人的日常生活,走进西安、读懂西安,在城市与观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桥梁,让古城西安从厚重的历史中走出,以青春活力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进一步提升了西安知名度。
  如何在“影视+文旅”融合发展新赛道上稳步前行?张阿利建议,要深入挖掘我省历史文化内涵,将文化资源开发与影视产业、文旅产业项目有机结合,在影视内容和文旅产品中体现出鲜明的陕西特色。
  他还建议,利用好影视产品延伸功能,将影视剧中的场景与情节开发成旅游产品,打通电影产业的创意、生产、传播、消费路径,发挥影视产业各环节的协同效应,以优质影视内容赋能城市文化建设,用“影视+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激活城市IP传播活力。(实习记者 刘凡銆 记者 赵婧)
  张铁山:做好工艺美术传承发展工作
  “工艺美术是文化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应重视工艺美术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省政协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秦派内画艺术创始人张铁山说。
  陕西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门类齐全,形成了蓝田玉雕、凤翔泥塑、耀州陶瓷、绥德石雕等一批区域性、具有产业化发展趋势的工艺美术集群。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陕西工艺美术行业发展在国内排名靠前。但近年来,无论在整体规模、传承创新还是发展速度上,都与其他地区有着明显的差距。”张铁山说。
  据了解,早在1997年国务院就颁布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甘肃、广东等20多个省份也出台了相关保护条例,而我省至今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建议相关部门尽快颁布《陕西省工艺美术保护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这样就能更好地促进陕西省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连续三年,张铁山都在为立法保护工艺美术鼓与呼。
  工艺美术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近些年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工艺美术行业应承担起重塑中国符号的责任,让工艺美术的艺术形式、文化价值、审美取向、消费理念同世界对接。”张铁山说,对于陕西来说,我省既要以陕西原生态艺术形式展现中国工艺美术的材质之美、技艺之美、文化之美、造型之美,更要以不同品类、不同形式的日用品为载体获得世界认同。
  张铁山表示,工艺美术要有引领消费的能力,绝不能仅仅满足于当下的文创,一定要凝练工艺美术之精华,与实用器具融合,运用最新科技成果与艺术设计理念,创造新的工艺美术品类,为品质生活赋能。
   (实习记者 白瑶 记者 满淑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