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知“帕”懂“帕”才能不害怕
  □ 实习记者 马少培 记者 赵婧
  提起帕金森病,人们的第一反应是“手抖”。有公开数据显示,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帕金森患病率为1.7%,据此推算,中国的帕金森病人数量或超300万。为普及帕金森病相关知识,记者近日采访了省政协委员、省人民医院神经脑科病院常务副院长吕桦。
   记者:如何更早发现帕金森病?有哪些办法可以自测?
  吕桦:
帕金森病早期会出现如下症状:
  1.嗅觉减退、便秘。
  2.无端出现情绪低落、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
  3.运动迟缓、肢体僵硬。如系扣子、系鞋带手不灵活,字越写越小,走路时胳膊不会随着迈步有节律地摆动,小碎步不由自主向前冲等。
  4.震颤。通常是从某一侧上肢远端开始,以拇指、食指及中指为主,其表现为手指像在搓丸子或者是数钞票似的运动,然后逐渐地扩展到同侧下肢和对侧肢体。
  5.面部僵硬、表情少,很少眨眼,双眼转动减少等。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一写(写字)二拿(拿小东西)三系带(系鞋带或纽扣)”、反复进行拇指和食指对合、手掌握拳和张开、坐下起立转身步行等进行简单筛查。
  记者:为什么会患上帕金森病?如何做好预防管理?
  吕桦:
帕金森病发病是多因素的,目前认为是遗传、环境和年龄老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研究发现,携带某些基因会导致帕金森病发病的高风险。有些环境因素(例如重金属、杀虫剂等)会让该病更容易发生,提醒公众在职业和环境接触中,尽量避免或减少接触有害因素。
  对于预防帕金森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具有保护性的因素,例如体育锻炼等。太极、瑜伽、探戈等锻炼方式也被证实可以延缓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体育锻炼是普适的健康法则,帕金森病也不例外。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非致死性疾病,多数患者的病程都在十年以上,需要终身治疗。随着症状逐渐加重,很多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提倡早期治疗和全程管理,以持续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不断有新的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上市,康复治疗的方法也在不断挖掘,像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都是最新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具有无创、安全性好、可操作性强、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情绪、记忆、日常生活能力等均有改善作用。
  记者:帕金森病患者日常饮食起居有哪些注意事项?
  吕桦:
饮食上应注重多样化和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富含膳食纤维食物,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影响左旋多巴的吸收利用,要适量进食,可适当进食脂肪类食物、碳水化合物。奶制品不能和药物同服,错开1—2个小时吃比较好。
  此外,要定时、定量吃药,所有药量的增减都应与医生商讨之后再决定。特别是家人要给患者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平时注意观察患者日常生活的动作和情绪,督促帮助患者遵医嘱服药、定期复诊,并正确反馈给医生。
  吕桦提醒广大患者,目前,国际国内尚没有治愈帕金森病的方法,患者千万不要被一些小广告误导,贸然用偏方、保健品,既耽误病情,又浪费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