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唱响乡村振兴“步步高”
——丹凤县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委员议政建言小记
   □ 实习记者 寇静 记者 王斌 通讯员 张楠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如何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如何扮靓乡村,全面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如何振兴乡村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乡村振兴成为丹凤县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委员热议话题之一,大家纷纷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积极建言献策。
  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商洛市“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了以特色产业、新材料、大健康、大旅游产业为引领,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乡村振兴,重点是产业要兴旺。”在丹凤县政协委员屈玲芳看来,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项目要做“特”,品质要做“精”,产业链要做“通”,三产融合要做“强”。
  突出优势特色,要在“特”上动脑子。屈玲芳建议,要围绕国家鼓励的农业产业选“特色”。
  立足科技创新,要在“精”上做文章。屈玲芳认为,要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发挥自身优势和潜力,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校企、校县合作机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规范特色农业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标准、销售标准,打造优质农产品。
  围绕特色,要在“通”上出实招。屈玲芳建议加大支持力度,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引导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消费扶贫等措施,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市场影响力。
  推进三产融合,要在“强”上下功夫。屈玲芳建议加快“农业+旅游”发展,以民宿、农业景观、生态果林、配套服务等功能区为主要建设内容,打造集“观光、休闲、采摘、品果”于一体的跨产业、多功能综合运营模式。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园区,盘活乡村各类资产资源,带动片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群众增收。
  乡村振兴要让人居环境美起来
  去年以来,商洛市启动实施“两边一补齐”两年行动,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全力打造秦岭山水乡村,全面提升乡村生活品质。
  “建设秦岭山水乡村,扭转了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脏乱差局面,农民群众环境卫生观念发生了可喜变化。”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政协委员,张佳琳说,丹凤县开展秦岭山水乡村建设以来,农村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作为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的参与者,我们还可以让乡村人居环境更美。
  张佳琳建议,打造秦岭山水乡村,要规划先行,要根据村庄类型制定全域推进实施方案。建章立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用好用活日常考核机制,推动村庄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要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实现农村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要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治理污水乱倒、乱排、乱流现象,实现全域无污染。要建立多方参与的多中心治理模式,统筹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力量,发挥林长、河长、田长、片长、网格长以及第三方力量,共同打造绿色美丽田园。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兴盛,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丹凤县政协委员王阔建议,要不断增强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传统民间艺术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具有积极、健康向上的作用,应当得到鼓励。”王阔表示,要立足地方特色,将发展弘扬民间优秀文化艺术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整体谋划,加大资金投入,统筹推进,要促进各门类传统文化艺术在乡村活跃起来,达到既传承优秀文化,又带动一批人就业,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王阔建议,要大力实施文化共享工程,以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纽带,实现文化资源均衡共享。要鼓励支持乡土文化骨干、基层文化名人、业余群文团队发展,扶持基层文化不断自我发展壮大。要大力推进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完善镇、村两级文化阵地,不断提升文化阵地服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设施的服务效能,真正做到为民所用、为民所乐。要开展赴基层送戏、送书、送展览、送培训等文化惠民工程,将文化艺术精品送到基层一线、送到百姓家门口,丰富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