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陕味非遗度新春 线上线下皆忒色
关中礼馍非遗传承人党亚贤正在教孩子们制作花馍 受访者供图   □ 记者 赵婧
  色彩缤纷的礼馍、精美喜庆的剪纸、栩栩如生的皮影……这些非遗技艺曾承载着无数国人记忆中“年的味道”。而在2022年春节期间,西安市碑林区文化馆携手十余位陕西非遗传承人,通过“云”形式让“陕味”传统文化温暖了千家万户。
  大年初一,在碑林区文化馆推出的“云享文化,匠心传艺”系列视频中,关中礼馍非遗传承人党亚贤与一群孩子通过揉、捏、按、剪、扎等工序,将手中的面团变成了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小老虎”,为大家带来吉祥的祝福。
  “关中礼馍也叫花馍,一般是用小麦面粉制作成各式花样后蒸成的,根据不同的花色、大小、形状,其寓意和用途也不相同。”据党亚贤介绍,在关中传统习俗中,逢年过节、走亲访友都要携带礼馍,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大年初二,佩戴着用红色剪纸特制的头饰和耳环,西安剪纸传承人涂永红在线上为网友展示了新巧别致的剪纸文创产品。无论是镶嵌在画框中的精美剪纸画作,还是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的剪纸贺卡,都让众多网友直呼“忒色”。
  “传统西安剪纸常借助汉字谐音、生物特性、民俗文化等要素,将吉祥纹符巧妙运用于剪纸艺术创作中。随着社会发展,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希望通过改良创新,让传统剪纸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涂永红表示。
  “这次线上活动,不仅为群众营造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更通过‘云’平台的传播方式,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了非遗技艺的文化魅力。”碑林区文化馆馆长王敏边说边拿起花馍、剪纸制成的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向冬奥运动员和广大观众送上了特别的春节祝福。
  线上非遗“陕味”十足,线下展示也精彩纷呈。大年初三,在新建成的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一些身着汉服的游客行走在造型时尚的建筑群中,耳边传来阵阵欢快的锣鼓声,伴随时而高亢时而缠绵的秦腔曲调,游人感受着新年里浓郁的“西北风”。
  《三娘教子》《拾玉镯》《秦琼观阵》……在文化街区中心大舞台上,一曲曲经典秦腔唱段演绎着秦声秦韵的独特文化魅力。年轻人体味文化新鲜,小孩子瞧得目不转睛,老戏迷们直呼过瘾。由于疫情防控需要,驻足的众多观众井然有序地保持着观看距离。
  为庆祝西安易俗社成立110周年,在距离街区不远的西安易俗社小剧场,主办方还通过DIY传统木版画、戏曲脸谱绘制、穿戏服体验拍照等非遗互动活动,让群众感受秦腔穿越千年而来的现代“潮味”。
  “儿时记忆中的春节又回来了”“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中发扬光大”……观众们意犹未尽。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大年初二到正月二十一,易俗社文化街区将持续举办近50场秦腔惠民演出活动。届时,将有众多秦腔名家新秀为大家带来更多别具陕西“忒色”的新春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