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田园处处皆美景 美丽乡村入画来
——商洛市商州区三岔河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走进商洛市商州区三岔河镇,房屋错落有致,窗户干净明亮,水泥路纵横交错,温室大棚排列有序,处处彰显着新农村气息,乡村美景与村民的幸福生活完美融合,相映成趣。
  今年以来,三岔河镇在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同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带动群众实现共同富裕,描绘出一幅崭新的“富村山居图”。这一幅如画美景的背后,处处体现着三岔河镇实施乡村振兴的魄力和智慧。
  重建开启“新生活”
  今年受“7·23”“8·19”“8·21”三次暴雨侵袭,商州区三岔河镇道路冲毁5300米,公路塌方240处7500米,房屋倒塌39户,农作物受损560亩,道路电力通信中断……
  “灾情发生后,镇党委政府第一时间将整沟峪群众撤离到安全区域,精准落实物资保障、过渡安置、危房改造、生态搬迁等救助政策,确保群众正常生活。”商州区三岔河镇党委书记李刚彦说。
  三岔河镇引龙寺村是此次受灾最严重的村子,村党支部书记郑身铭回忆说:“到处都是水,眼前一片汪洋,道路全被冲毁了,很多地势较低的地方水都漫进村民家里了,当时心里很空。”
  “天还没亮的时候,镇上领导就来了,村里道路不通,大包小包提着棉被、大米、粮油等物资,给我们发了东西,还和我们说了很多鼓励的话,大伙才安定下来。”引龙寺村村民王宇军说。
  灾后重建初期,道路未通,大型机械进不来,村干部就带领村民肩挑背驮搬石运砂。一些村民用家里的“板车”“独轮”运石头,引龙寺村群众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不等不靠、齐心协力一个多月,将140处塌方、800米河堤道路全部修复。
  “市里、区里领导都来慰问我们,送来很多物资,还有多家企业送来捐款。”村民们说,我们要干出样子来,让好心人看到希望。“到年底,美丽的三岔河镇一定会重现。”郑身铭对此信心满满。
  灾情发生后,区镇村干群齐心、通力合作、倒排工期,积极抢修,全力推动39户受灾房屋建设,截至目前,6户C级房已全部竣工入住,21户D级房屋已竣工18户,3户即将竣工;12户生态搬迁安置对象已实现装修入住,水毁河堤完成工程量90%,水毁道路、水毁农田修复基本完成。
  基础措施“换新颜”
  宜居、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直观体现。三岔河镇农村环境整治,注重从山村“细节”做起,从群众身边的小处做起,从村民的日常生活做起,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专项整治,纵深推进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全力整治“脏乱差”问题。
  “过去的农村,垃圾到处飞,生活污水到处流,以前的厕所是晴天臭烘烘、雨天粪水流。现如今,道路清、河道通、山坡美、村庄靓、院落净,到处干干净净的,卫生好了,我们的身体也更健康了。”说起如今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七星村村民张书盈欣喜不已。
  实施乡村振兴以来,三河岔镇建成污水处理站6处,垃圾填埋场1处,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5个,完成通组路建设18公里,产业路建设9.7公里,道路养护18.14公里,修建便民桥8座,修建拦沙坝4座,完善各村体育健身设施,安装太阳能路灯270盏,电力入户率100%。建成标准化卫生室7个,七星村便民广场1个,全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同时,认真落实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全镇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无一人因贫困辍学。全镇新农合、大病保险参合参保率达100%,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0%-85%,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居民健康档案11208人,建档率达到100%。
  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五年来,累计兑现产业到户资金222.24万元、各项补助资金336.19万元,土坯房改造资金179户378.54万元;发放护林员工资41.12万元、保洁员工资84万元;积极落实创业就业扶贫政策,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450人,累计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1377人,自主创业6户,贫困户劳动技能得到加强。
  产业激活“一汪泉”
  “以前种一年地收入也不到1万元,如今算上村集体收益分配、养蜂、打工等,年收入4万元以上,现在村子越建越好,咱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干啥都有劲了!”三岔河镇七星村村民郭玉勤说,现在村里不少村民挣着工资,拿着土地流转费和光伏发电收益分配,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引龙寺村二组村民文兰娃今年养殖了80箱中华蜂,年产蜂蜜2000多斤。“像我这样靠蜜蜂养殖养家的,全镇有好多家。”文兰娃说,以前养蜂蜂蜜销路是最大的问题,自从引进企业之后,统一收购、包装,把蜂蜜销售到全国各地,村民不仅挣回了“油盐钱”,还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
  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秉承“让美丽乡村带来美丽经济,造就美好生活”的理念,三岔河镇在守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坚持“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思路,持续壮大“4+X”产业扶贫体系,初步形成了以樱桃、菊芋、板栗、核桃种植,畜牧养殖、光伏发电、休闲旅游等为主导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产业兴则农民富。商州区三岔河镇镇长孙为艳说:“三岔河镇把促进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遗余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美丽经济,不断回应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前,全镇建成樱桃产业示范基地7600亩,红仁核桃种植基地600亩,板栗核桃示范园500亩;发展食用菌42万袋,种植菊芋2610亩,种植各类中药材1500亩;饲养中华蜂2000余箱,1400余人受益;发展各类畜禽养殖9817余头(只、箱);打造光伏产业基地785千瓦,基本实现了户户有产业,户户能增收的目标。”
  生态宜居“景色新”
  来到三岔河镇闫坪村,只见村道洁净,民居古朴幽雅,门前流水潺潺,四周被核桃树和樱桃林环绕,怡人的景色让人流连。
  “前些年,受自然条件、交通状况等影响,全村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群众幸福指数很低。”闫坪村党支部书记赵良良手指着村委会隔壁郑初高家的农家乐说,“别看现在这里美景如画,以前可是坑坑洼洼的,到处都是水。”
  今年60岁的郑初高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一到夏天,采摘樱桃的游客络绎不绝,他家的农家乐也热闹非凡。
  问及村里的变化,郑初高说:“如今,路面硬化了,三岔河镇成景点了,别看我们生活在乡村,但环境很好,一出门便是景,晚上吃完饭出来散散步,溜达溜达,别提有多美了!”
  美丽乡村建设以来,该村全体村民踊跃参与,各家各户纷纷投入到建设活动之中,“天蓝水绿、四季常青、三季花香”的美丽闫坪村以崭新的姿态实现了美丽嬗变。
  以生态宜居引领乡村振兴,让美丽乡村更富吸引力。商州区三岔河镇始终秉承绿色循环发展和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创新实行“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强化“五乱”整治,摸排违法乱占耕地建房99户,拆除违法建筑12处、乱搭乱建56处、闲置危旧房屋111户、违法广告牌61个,改厕780余户。建设配齐环保设施,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垃圾处理模式,修建污水处理站6处,规划新建无害化垃圾处理站1个,配备保洁员200余名,清理道路垃圾100多公里,整治村内沟渠102.2公里,清除淤泥7.2吨。栽植红豆杉200亩、红仁核桃600亩,实施低产林改造15000亩,森林抚育5000亩,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3319亩。
  聚焦“六清六净六无”环境整治要求,纵深推进清道路、通河道、美山边、靓村庄、净院落“五大专项行动”,统筹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五年来,共清理樱桃园高秆作物及杂草10000余亩,清理农村垃圾1694吨,开展院落整治434户,评选环境卫生中心户长186人,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1748户5779人,全镇配备大垃圾箱133个,村容村貌不断美化提升。
  “三岔河镇不断推进村庄绿化,建设供村民休闲、游憩的公园绿地以及小果园、小菜园,努力凸显新农村宜居特色,着力打造低碳绿色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李刚彦说,现在,三岔河镇许多村不仅干净整洁,而且群众主动栽花种草,随处可见像闫坪村一样的美景。
  如今的三岔河镇,努力实施乡村振兴已成为广大农民最热切的期盼、最美好的梦想。大地律动是春声,乡村振兴正当时。沐浴新时代,伴随着新一年春的脚步临近,三岔河镇也将迈出乡村振兴的铿锵足音。
  (李芝颖)